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廣有三次封侯機會都錯過了,真是漢武帝薄情嗎?

李廣有三次封侯機會都錯過了,真是漢武帝薄情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廣兩次按律當斬,也有三次封侯機會,他爲什麼把機會都錯過了?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兩句話用在李廣身上都不合適:李廣並不可憐,他的一生是值得尊敬的——所有爲大漢江山出生入死的人,都應該得到尊重,而不能只以成敗論英雄;李廣封侯也並不難,只要他滿足了一個條件,就會像漢文帝說的那樣:以你李廣的能力,撈一個萬戶侯也是輕鬆加愉快!

但是李廣別說萬戶侯,連千戶侯都撈到,反而兩次犯罪當斬,這不能不令人感嘆李廣命運多舛:只需滿足一個條件就可以封侯,您老人家爲什麼把三次機會都錯過了?這究竟是漢武帝薄情還是您點兒背?

漢朝的軍功制度是相當公平的,武將只要在打勝仗的時候斬首過千,就可以封侯。斬首越多食邑越多,上不封頂。大將軍、大司馬衛青食邑一萬五千七百戶(分給兒子四千九百戶),驃騎將軍、大司馬霍去病食邑一萬五千一百戶,這是因爲他們不但能打勝仗,而且斬獲極多:“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收河南地,置朔方郡;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開河西酒泉之地。”

除了斬將搴旗開疆拓土,衛青霍去病還比較能搶,衛青繳獲牛馬羊數以千百萬計,霍去病更是連人家的祭天金人都搶回來了。

跟衛青霍去病相比,李廣雖然威震北疆,但卻很少打勝仗,甚至還有兩次犯罪當斬,要不是世代爲將家裏有些積蓄,他必然會挨一刀:這一刀可以斬在兩個地方,但李廣肯定會選擇斬首,而不會像司馬遷那樣斬在別的地方。

李廣有三次封侯機會都錯過了,真是漢武帝薄情嗎?

李廣兩次犯罪當斬,第一次全軍覆沒自己被擒,交完罰銅後被貶爲庶人,第二次泄私憤斬殺無罪之霸陵尉,漢武帝連問都沒問,而按照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約法三章,是要“殺人者死”。

李廣的失誤且放在一邊,咱們還是來看看被匈奴稱爲“漢之飛將軍”的李廣錯過了哪三次封侯機會吧。

在漢武帝即位之前,李廣就有一次封侯機會,那時候他絕對是湊夠了首級數量,但是他除了七國叛軍首級,還拿了一樣不該拿的東西:“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樑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

這就是“私受樑孝王將軍印”事件,李廣功過相抵,到手的侯爵就變成煮熟的鴨子——飛了。

李廣封侯的第二次機會出現在元朔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3年:“廣復爲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爲侯者,而廣軍無功。”

這就讓人十分奇怪了:元朔六年的第一次戰役,漢軍是打贏了的,李廣也參加了戰鬥,爲什麼別人都封侯了,他偏偏寸功未立而不得封侯?這一次李廣可是沒有迷路,也沒受到批評,說明他並沒有貽誤戰機。

元朔六年之戰,李廣的堂弟攢夠了人頭數,封侯了:“有功中率,封爲樂安侯。”

李廣有三次封侯機會都錯過了,真是漢武帝薄情嗎? 第2張

《史記》和《漢書》中反覆出現的“中率”,就是符合軍功封賞條例。李蔡“中率”而李廣沒有“中率”,說明不是漢武帝賞罰不明,而是李廣手裏的匈奴首級數量不夠。

李廣第三次封侯機會,出現在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之戰,也是李廣與匈奴的最後一戰,或者說是隻出兵而沒交戰,衛青之所以沒有圍殲匈奴單于而畢其功於一役,李廣似乎也要負一點責任,連司馬遷也爲李廣迷路貽誤戰機感到惋惜:“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

匈奴單于主力已經被衛青纏住,如果李廣不因爲迷路而遲到,那他的部隊就會成爲主導戰局的生力軍:匈奴單于跟衛青在沙塵暴中整整廝殺了一天,李廣士飽馬騰,根本就不會給匈奴單于逃走的機會。

我們看古文,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以爲李廣的嚮導在半路上掛了,而是李廣賭氣離開衛青,根本就沒帶嚮導。“亡”的讀音和意思都是“無”,《史記索引》的解釋是這樣的:“謂無人導引,軍故失道也。”

深入敵境而不帶嚮導,李廣爲自己的衝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錯過了最後一次封侯機會——元狩四年之戰,李廣原本有擒斬匈奴單于的機會,不但可以立功封侯,而且還會以輝煌的戰績,爲自己的戎馬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李廣有三次封侯機會都錯過了,真是漢武帝薄情嗎? 第3張

三次封侯機會全都錯過,我們還真不能說漢武帝對李家刻薄:李廣的堂弟李蔡封侯了,李廣的兒子李敢也封侯(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了,只有李廣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他自己的統計數字,應該是準確的)而沒有湊夠可以封侯戰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天大的遺憾

李廣是名將,也是勇將悍將,其武力值和對大漢的忠誠都毋庸置疑,他捨生忘死的戰鬥精神也令人欽佩,可是造化弄人,李廣威震北疆而終身不得封侯,我們只能說性格決定命運,其中深層次的原因,我們可以用《孫子兵法》中的兩句話來解釋:“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忿速,可侮也。”

當然,也有人說李廣是爲盛名所累,匈奴一直把他當主要對手,總是派主力圍攻,這纔給了衛青霍去病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是這種說法不能服衆:元狩四年之戰,衛青跟匈奴單于打了一天又追了一夜,李廣連匈奴的影子都沒看到;霍去病能夠闖到匈奴老巢,一戰斬首三萬二千,抓了五個王、五個王母、五十九個單于的老婆孩子(閼氏、王子)、六十三個將相,您能說他們遭遇的不是匈奴主力嗎?

首級數量造不了假,俘虜也要押回京城,這些俘虜可以作證,衛青霍去病的戰功沒有注水。李廣不但沒有向朝廷上繳俘虜和戰利品,反而兩次把部下人馬打光了,就是漢武帝想給他封侯,又怎麼能讓其他將領服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