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勞是否是最大的?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勞是否是最大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誰功勞最大?“李靖兵法,世無完書”是咋回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凌煙閣功臣的幫助,任李世民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平定江山。

那麼,在所有輔佐李世民奠定大業的功臣中,何人功勞最大呢?

筆者認爲,非李靖莫屬。

在現今留存的史料中,我們能看到的關於李靖的記載,大多是以某種出奇制勝的策略完成奇蹟的戰爭記錄,但我們只能看到史官對概況的形容,無法窺見李靖兵法的原貌。即便是一些記載了李靖戰術的書籍,也基本是後人根據當時的歷史狀況推演出來的,並不屬實。

李靖生於隋末,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法家。李家是軍武世家,李靖的爺爺和父親先後在北魏和隋朝擔任要職,均屬一方封疆大吏,而李靖本人也蔭父職成爲隋朝的名將。按理說,李靖的身份與大唐李氏勢不兩立,在李唐建國之後李靖很難逃過當頭一刀。不過,李世民和李靖早年有些淵源,惜才的他特地向父親求情,才救回了這個軍事型人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勞是否是最大的?

正因爲李世民的刀下留人,使得李靖的軍事纔能有了用武之地,爲唐初的安定立下了不世奇功。李靖一生主導過許多大型戰役,其中包括:平定江南、北征突厥、西征吐谷渾,在這些大規模戰爭中李靖所率的唐軍戰無不勝,其中,自然離不開李靖別具一格的帶兵藝術。

原本,李淵對李靖並不看好,但當李靖屢次建立功勳後,李淵開始慶幸自己當年沒有將這個人才殺之後快:“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李淵所列舉的,是漢朝乃至先秦時期中國軍事能力最強的將領,能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四人並列,可見,李靖的軍事能力有多突出。

所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幫助李世民造就帝業的元勳,其中,絕大多數屬於早年追隨李世民完成了抗隋大業的功臣,像李靖這種後期加入的並不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勞是否是最大的? 第2張

書歸正傳,所有關於李靖用兵如神的記載,均屬側面描寫。幾乎沒有任何史料,收錄了李靖親身作戰時的戰場情況,所以,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李靖採取了怎樣出色的部署。

根據《宋史》的記載,李靖是文武全才,他不但用兵如神,還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收錄進七本兵法書中,是爲《陰符機》、《韜鈐祕術》、《韜鈐總要》、《衛國公手記》、《六軍鏡》、《兵鈐新書》、《弓訣》。令人惋惜的是,自宋神宗之後,中國再無這七部兵書的真本,轉錄的版本也大多不完整。更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就連殘缺版的李靖兵法,我們都已無從找起。

許多軍事愛好者、歷史愛好者在研究李靖兵法時,選擇的資料是杜牧的《注孫子》、宋朝時期的《太平御覽》和《武經總要》、清人所撰的《通典》。最具說服力的,就是被收錄進《武經七書》中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武經七書》是宋神宗頒定的,其中,收錄了我們熟悉的《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傳奇兵書,以及前文中提到的《問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勞是否是最大的? 第3張

除了《問對》之外,其餘六本均屬漢朝乃至先秦以前的軍事著作,所以,許多歷史愛好者都認爲《問對》在我國軍事史上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然而,《問對》究竟是不是貞觀年間出版的軍事著作呢?如果,這部作品是後人所撰,顯然後世史學界對唐朝軍事史的研究會出現偏差和疏漏。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回到宋神宗頒定《武經七書》的宋朝,從時人留下的文字中尋找答案。

早在《武經七書》頒定的元豐三年,就已有學者對《問對》這本書的出處提出了懷疑,認爲這部書是北宋學者所撰的,並非貞觀時期的軍事著作。當時,支持這種說法的有學者何去非、晁公武、陳振孫、邵博。不過,這四位學者提出的質疑始終遭到外界反對,包括《文獻通考》的作者馬端臨等均提出了反對意見。

到了民國以後,我國掀起了一陣“疑古之風”。以至於,不少學者覺得《問對》是後人仿造的李靖兵法,並不是李靖所撰的真本。在《僞書通考》等著作中,我們能夠看到此等言論。馬端臨提出的看法是:“神宗詔王震等校正之說既明見於國史,則非阮鴝之假託也。”按照他的說法來說,這部《問對》其實就是出品於熙寧年間的《衛公兵法》。

前文提到過,《問對》的全稱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一部比較罕見的,以問答體寫的兵法書。整部書總共分爲上中下三卷,收錄了李世民與李靖之間的九十八次問答,絕大多數內容爲訓練與作戰的思路,也包含了一些軍事問題。鑑於現代已難找到李靖兵法的真跡,所以這本書究竟是不是僞作,直接關係到歷史學界對唐朝軍事史的研究。

一些現代歷史學家認爲,這部書就是李靖的真作,亦是現代人研究李靖兵法的不二依據。支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表示,即便考察何去非等人的“僞書論”,也找不到任何關於《問對》是僞作的直接證據。況且,這部書之所以能被宋神宗收錄進《武經七書》,足以說明它是如假包換的真跡。

首先,史料記載宋神宗素來“留心武備”,對軍事領域十分關心。他之所以命人編撰《武經七書》,就是希望從歷史上的軍事著作中尋找出能幫助宋軍軍官提高軍事素養的軍事知識,這種做法就像是修訂教材一樣,所以,一定會得到滿朝文武的嚴肅對待,所有參與修撰的文官都會抱着嚴謹又嚴謹的態度。

若是沒有直接證據,怎麼會有人將宋朝人的僞作作爲真品收錄進這本教科書中,供全國的軍官學習呢?況且,持“僞作論”的學者普遍認爲的《問對》作者宋人阮逸在當時並不是名人,史官甚至沒將他收錄進《宋史》中。根據現存的文獻,我們只知道此人是宋仁宗時期的進士,擔任過員外郎,至於他的其他生平事蹟我們根本無從知曉。

其次,《武經七書》這部著作是由國子監修撰的,國子監象徵着宋朝時期官方最高學府,其中都是滿腹經綸博古通今之士。就算這本書是宋人編撰出來的僞作,能騙得過我們這些活在千百年後的現代人,又怎能瞞得過這些活在當下的時人呢?根據上述兩個理由,足以說明“僞作論”是不成立的,《問對》就是李靖兵法的真書。

雖然,這些話有一定道理,但卻仍不能證明《問對》是真書,一些學者又指出,這部書的內容有許多不合常理的地方。例如,整本書中都管李世民叫做“太宗”,連李靖對李世民的稱呼都是如此。根據史料可知,李世民死於李靖之後,他自然不可能清楚李世民的“廟號”,怎會用這種稱呼過世皇帝的稱呼來叫李世民呢?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勞是否是最大的? 第4張

此外,這本書裏還有不少脫離現實的內容,如書中的許多地名是在李世民過世後纔出現的。例如,《問對》中李世民曾將李世勣稱作“李勣”。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爲了避諱,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那麼回事。不止一部文獻說過,李世民登基後曾下詔天下不用避他的諱,自然不可能食言。爲唐太宗避諱,是在李世民死後才發生的事。

還有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問對》中的問答都講錯了,這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情況。例如《問對》中二人稱李建成的軍隊爲“右軍”,而李世民所率的爲“左軍”,顯然這是與《資治通鑑》及兩部《唐書》中矛盾的。根據正史的記載,李建成的部隊是“左軍”,李世民麾下的軍隊纔是“右軍”。右軍是跟着李世民一塊兒出生入死的兄弟,這一點李世民是萬萬不會記錯的,這種張冠李戴的情況發生在當事人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還有部分學者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爲這本書就算不是貞觀年間的作品,存在不少違背軍事常識的紕漏。然而,該書的作者卻對李世民、李靖其人進行了相當深入的研究,也基本貫徹了這對君臣的軍事思想,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並且,這部作品是被宋神宗收錄的,也是集官方力量集體修撰的,所以,其內容的嚴謹性是值得肯定的。

毫無疑問,《問對》的依據就是李靖兵法的基本思想,書中所反映的情況也基本屬實,將之作爲研究唐初軍事的指導書並無不妥。一些外國史學家也有同樣的觀點,他們認爲這部書雖然有很大可能性是北宋時期的僞作,但裏面的內容是比較符合唐初的軍事情況的,與《貞觀政要》上的描述大體相仿。

筆者本人也比較傾向於這種看法,至少在“李靖兵法,世無完書”這一情況未得到解決之前,《問對》的意義是不容否認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