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萬曆中興”的盛世光景下,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萬曆中興”的盛世光景下,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滅亡?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公元1618年,中國正值明萬曆四十六年,明朝舉國上下正在享受着“萬曆中興”的盛世光景,但此時帝國的危機正由外部向內擴散。

雄心勃勃的女真人努爾哈赤將矛頭直指明朝,以“七大恨”之名出兵攻打明朝遼東地區,兵強馬壯的努爾哈赤屢屢得勝,令明朝的遼東戰事吃緊,也令明朝陷入了長期戰爭的泥潭中不可自拔,直到滅亡。

“萬曆中興”的盛世光景下,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戰爭產生的鉅額軍費

明朝中期後,明朝的國家財政一直都不是很健康,傳統的集權制度僵化、官僚隊伍腐化、皇族子弟供養困難這些舊突出的問題尚未解決,反而衍生出來了以萬曆三大徵爲主線的一連串大規模軍事活動,再次加劇了帝國財政負擔。儘管有一代名臣張居正的力挽狂瀾,但也未能觸及到明朝的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最終改革以失敗而告終,明朝財政從此一蹶不振。

這次的後金反叛,也與之前的明朝三大徵性質截然不同。努爾哈赤野心勃勃,絕並不只是甘當一方割據的土皇帝,而是有更大的戰略意圖,那就是入主關中取代明帝國的統治,所以明與後金之戰也是一場雙方生死存亡的持久戰,這也就註定了明朝不可避免的要在遼東戰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花費一筆無法預估的軍費支出,這對拮据的明朝財政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

“萬曆中興”的盛世光景下,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第2張

軍費造成的社會動盪

明金之戰中,後金憑藉着騎兵優勢,屢屢大敗明朝軍隊,明軍損失慘重,皇太極時還曾短期突破關內地區,令明朝的統治者驚恐不已,有意加強遼東軍事防務。但明朝政府此時已經拿不出多餘的軍費來支撐戰爭的消耗,在走投無路下,明朝的統治者不得不跟歷代王朝末期一樣,通過各種經濟、政治手段向民間大肆斂財,來彌補日益增長的財政赤字,將戰爭費用轉嫁到民間上來,把明朝潛在的社會矛盾擴大並引爆了。

明朝政府主要通過三點對策來解決軍費問題。第一是大範圍裁汰官僚隊伍,這樣能減少政府開支也能提高行政效率,大多是對基層公職崗位的裁員,大名鼎鼎的李自成也是因爲這次財政改革而丟掉了驛卒的飯碗。第二是提高民間賦稅,官方將民間稅負增加了一倍有餘,試圖來供應戰爭所耗,但在地方執行上時,部分地方官吏扭曲上意,橫徵暴斂現象十分突出。第三是剋扣和緩發邊關軍餉,邊關將士由此心懷不滿,兵無鬥志戰鬥力大減。

“萬曆中興”的盛世光景下,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第3張

動盪引發的農民運動

但很可惜,明末政府的施政布策未能更好地緩解財政問題,反而適得其反,造成了大規模流民問題,這些流民零零星星的散落在全國各地打砸搶掠,嚴重的威脅着明朝內部的社會穩定。這裏面既有喪失土地破產的農民,也有丟掉了飯碗的基層小吏,還有邊關明軍的逃兵,人員成分參差不齊。

這些流民武裝力量經過多次的兼併,最終形成了兩股較大的起義勢力,分別是李自成和張獻忠,農民軍將報復的對象確立爲明朝政府,明朝由此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明朝政府在外患未平的情況下,又遭到了國內的動亂,雙線禦敵最終被國破君亡。

“萬曆中興”的盛世光景下,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第4張

明金之戰,戰爭背後的歷史邏輯乃是一種動態的蝴蝶效應,野心家努爾哈赤的反叛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暴露出了明朝政府捉襟見肘的財政情況,最終明朝因無力支付戰爭費用而不擇手段的向民間伸手,結果屋漏偏逢連夜雨,社會經濟垮塌的同時,民間的社會矛盾被全盤托出,最終形成了不可協調的官民矛盾,只能通過暴力手段來解決,公元1644年,李自成入京,結束了276年的大明王朝。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