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初稅畝的改革發生在什麼朝代?主要內容是什麼

初稅畝的改革發生在什麼朝代?主要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稅畝的改革發生於春秋時期

初稅畝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的按畝徵稅的田賦制度,它是承認土地私有合法化的開始。

初稅畝的改革發生在什麼朝代?主要內容是什麼

從字面上解釋,初,即開始的意思;稅畝,指按土地畝數對土地徵稅。具體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餘畝,復十取一。"原來"井田制",是九百畝中取一百畝,而"初稅畝"之後,公田之外再收十分之一的稅,也就變成了約十分之二。

春秋時期,由於牛耕和鐵製農具的應用和普及,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後,隱瞞在私人手中,成爲私有財產;同時貴族之間通過轉讓、互相劫奪、賞賜等途徑轉化的私有土地急劇增加。在實行“初稅畝”田賦制度之前,魯國施行按井田徵收田賦的制度,私田不向國家納稅,因此國家財政收入佔全部農業產量的比重不斷下降。魯國實行初稅畝,即履畝而稅,按田畝徵稅,不分公田、私田,凡 初稅畝 佔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積納稅,稅率爲產量的10%。初稅畝的實行增加了財政收入,適應和促進了新生的封建土地佔有關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