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馬車是怎麼減震的?坐久了會屁股疼

古代馬車是怎麼減震的?坐久了會屁股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伏兔,就是古代車輛上連接車廂底板與車軸的物件。因其形狀如兔伏,因此得名“伏兔”。通常也被叫做“屐”。以《車製圖解》的解釋,正是有這個縱向置於車軸上的裝置的,車輛在高速行進中,才能夠保持車身的穩定。《釋名》裏更形容這裝置“似人屐也”。車輛上裝上了“伏兔”,就好比人穿上鞋走路。

木製車輛。這不是專門來減震,但有一定的減震效果。木質材料本有韌性,可以起到緩衝效果。包括車輪、車架等,結合處有微小活動空間。有的車板是類似於一個大篩子,減震效果不錯。如果直接坐在車板上,路途遙遠的話,屁股就顛破了。古人一般會在車內鋪上較厚的褥子,再放個厚點兒的軟墊,好像彈簧牀一樣,正常走的話很舒服。

古代馬車是怎麼減震的?坐久了會屁股疼

奚車在唐宋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人未能有一輛奚車而感到自豪,襲人造車也成了一項產業,遼宋都像他們購買奚車。這應該是古代造車技術的最高水平了。但是奚車仍無減震構造,從料帶比劃裏可以看到奚車的大致樣子。該畫中的奚車,前寬後窄,車轂較長,車輪略大,車軸則較短。遼史記載契丹之車,皆資於奚。

古代馬車是怎麼減震的?坐久了會屁股疼 第2張

後來說說商賈。他們雖然有錢,但是地位很低,限制很多,所以說他們坐的車也和老百姓的差不多,他們可能注重的也是車的商用作用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