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馬路沒有如今現在的平坦 古人是如何給馬車減震的

古代馬路沒有如今現在的平坦 古人是如何給馬車減震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馬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隨着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代人們出行一般採用的交通工具都是汽車,路程遠一點的除了自駕,則是火車和飛機等交通工具。但是在古代可沒這麼方便,人們出行只能靠步行,好一點的男性可以騎馬,富貴人家出行則是靠馬車。

古代馬路沒有如今現在的平坦 古人是如何給馬車減震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平時在坐車的時候,如果遇到坑坑窪窪的路面總是會覺得全身不適,且如今的車輛一般都裝有減震裝置,路面也多是瀝青馬路,平時幾乎不用操心這些問題。可古代就不一樣了,且不說馬路沒有如今這麼平坦,當初的馬車也是“信馬由繮”,那麼古代車輛是如何減震的呢?

據考古資料記載,周代曾出土一件叫做“伏兔”的東西,人們將其安裝在車輿和車軸中間,且伏兔的形狀跟趴着的兔子十分類似,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雖然伏兔看起來結構簡單,但其作用卻不容小覷,這是古代最早的馬車減震系統,在當時造福了不少人。

古代馬路沒有如今現在的平坦 古人是如何給馬車減震的 第2張

此外,古代馬車多爲木製車輛,車身和車輪均爲木頭製造。因爲木頭本身具有一定的韌性,所以能在車輪和車架的結合之處產生一些靈活的活動空間,從而起到緩衝的效果。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減震作用。此外也有一些人在車輪上包裹一層類似皮革之類的東西,不過在古代皮革屬於稀有物,只有少數一些富貴人家會這樣做。

同時,古人的馬車上一般會在座榻上鋪上一層或者幾層的厚褥子或者軟墊,因爲古代馬路本就不平,如果坐榻上只有一層模板,屁股會顛的肯定受不了。在坐榻上放上褥子和軟墊,可以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給自己的屁股“減減壓”。

古代馬路沒有如今現在的平坦 古人是如何給馬車減震的 第3張

還有一點是,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僅統一了文字,還統一了車轍,也就是所謂的“車同軌”。由於古時馬車大小各不相同,車輪會在道路上留下寬寬窄窄不同的印記,導致不同尺寸的車輛只得走不同的車道,及其費事。於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嚴格規定了馬車的大小,將車輪的間距一律改爲六尺,道路上的印記經過相同尺寸的車輪反覆碾壓後就會變得平坦,形成一條專門供馬車行走的車道。這樣就可以不僅可以讓馬車像走在現在的瀝青馬路上一般平穩,還可以減少畜力和車輛的消耗及磨損。此外,還有一些朝廷會修建官道,使馬路變得寬闊平坦,這也可以減少馬路的顛簸,從而起到一定的減震作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