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 他們最後還能復出嗎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 他們最後還能復出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官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官員退休後,還能復出嗎?

“七十致仕”既是對傳統的繼承,也是官員的管理和約束。唐代官吏普遍推行“七十致仕”制度,但在特殊情況下出現致仕後起復以及不致仕現象,也是對致仕制度的補充。致仕官起復起復,一般是指傳統社會中,官員遭父母喪,守制尚未滿期而應召任職的現象,也可以泛指罷官、降職、致仕等官員被重新起用。本文中的“起復”即指致仕後,重新出仕。致仕官起復,即致仕官結束致仕狀態,重新擔任官職,開始政治生活的現象,它是唐代致仕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較爲特殊的情形。

一、致仕官受起復徵召原因

大部分官員致仕後,即安心開始致仕生活、不再過問政事,是爲常態,而這種行爲也受到時人的稱讚。不過,也有少部分官員因各種原因而再次返回政壇。這種行爲在史書中亦未見過多的責難之辭。因此我們可以說,致仕和起復是官員所處的兩種不同狀態,如何看待二者,必須結合致仕官自身情形和國家政治形勢的需要來具體分析。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 他們最後還能復出嗎

在更多時候,起復往往是致仕制度的有機補充,它彌補和完善着致仕制度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在唐代,致仕官的起復實乃少數,非普遍現象,有此待遇的官員基本上爲朝廷或皇帝的恩典所致。不同致仕官員受到起復徵召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爲朝廷需求、統治者需求和官員個人需求三類。

朝廷需求。朝廷需求,即國家或朝廷對致仕官有某些方面的需求而要求其起復。當國家邊境上發生戰事,或國家內部出現叛亂,急需人才以穩定軍事局面和政治形勢,但朝廷現任官員難以堪當大局之時,一些在任時南征北戰、功勳卓著而現己致仕的官員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朝廷往往會臨時讓這些致仕官起復,賦予官職,或命其出征,或遣其鎮守,發揮他們具有豐富軍事經驗和在軍中擁有崇高威望的優勢,繼續爲國家效力。這批起復的致仕官基本上都以武將爲主,且多是致仕贈官二品以上的高級官員,少數爲三品以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太宗朝因邊事起復的三位致仕官,在戰事結束、班師回朝後即“依舊致仕”,不再繼續任職。其起復乃因事而起,事畢則職罷,避免了致仕官起復後可能出現的戀棧不退現象。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 他們最後還能復出嗎 第2張

從高宗朝開始,致仕官起復則略有不同,在戰事結束、將領回朝後,皇帝並未讓其恢復致仕狀態,而是依舊任職。在這種情況下,起復致仕官亦會覺得年高在任頗爲不妥,於是再次乞骸,方得致仕,如睿宗朝唐休璨和肅宗朝苗晉卿等。而對於安邦定國立下大功的起復官員,有的時候皇帝還會極力挽留,不允其再次致仕的請求,於是起復官員只能一直爲官,直到終老於任,如則天朝劉仁軌、王及善,玄宗朝解琬等。

之所以出現以上兩種不同情形,是與皇帝自身經歷與用人風格密切相關的。太宗皇帝身爲秦王時,即常年在外東征西討,爲初創唐代的穩定而鞍馬勞頓,自身積累了豐富的軍事閱歷、經驗和威望,身邊一批能征慣戰的武臣亦對其忠心耿耿、敬畏有加。因此在登上皇帝寶座後,由於有先前的資本,太宗皇帝能有效地駕馭武將,在國家發生戰事時,既依靠這批武將,致仕者予以起復,又不完全倚賴他們,事畢則罷,防止其權力過大。

加上太宗較爲務實的性格和靈活的用人政策,於是產生了對致仕官臨時起復的現象。而武將們對皇帝既有敬畏之心,又與之關係較爲密切、融洽,致仕武將們亦樂於爲太宗效力。太宗之後的歷任皇帝,大多缺乏軍事方面的歷練,在國家發生戰事時,自身無法應對,往往極度倚賴德高望重的武將,即便戰事結束,也依然對其青睞有加,讓其坐鎮朝廷以穩定政局。因此纔出現了高宗之後,致仕官起復一直任職的現象。

在相對承平時期,對於較有德望、才能和功勞而致仕的部分官員,朝廷有時會在其致仕後一段時間內予以起用,讓其繼續爲國家效力。而對於致仕侍親之官員,亦會在其守父母之喪結束後重新授予官職。這批起復的致仕官基本上都以文臣爲主,且多是致仕贈官三品及以下的官員,少數爲二品。少數官員因受排擠而致仕避難,有時朝廷根據需要起復任職。文宗朝官員崔從,因與裴度、李德裕相善,爲宰相李宗閔“內不喜”。在感受到李宗閔的排擠後,崔從“求致仕,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告滿百日去”,已經無官無職,接近致仕,只要朝廷批准,崔從就會正式致仕。這種情形與自居易乞閒後智求致仕的情形頗爲類似。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 他們最後還能復出嗎 第3張

但崔從並未像白氏那樣致仕,因爲朝堂上“衆譁語不平”,朝臣們對崔從這樣有才德的官員既同情又需要,於是“宗閔懼,復授檢校尚書左僕射、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崔從最終因朝廷輿論需求而回到官場。以上事例也說明,在唐代後期,官場輿論對於官員的致仕和起復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朝廷統治需求

統治者需求。統治者需求,即皇帝個人對致仕官有某些方面的需求而要求其起復。部分官員在任時,自身頗具才幹或德望,品秩崇高,多是二品以上高級官員;又因際遇與皇帝關係密切,受其高度信任和重用。方其致仕後,皇帝往往因思念舊臣而讓其起復,繼續委以重任,依舊寵遇不衰。如玄宗朝名臣張說即是一例。其早年與身爲太子的李隆基關係密切,“帝在東宮,所與祕謀密計甚衆”;又頗具行政和文學之才,適合玄宗開元中期用人需求,因此“卒爲宗臣”。雖因捲入黨爭,遭到勒令致仕的懲罰,但一年後即復拜尚書左丞相。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 他們最後還能復出嗎 第4張

爲了體現張說起復的重要性,“視事之日,上敕所司供帳,設音樂,內出酒食,御製詩一篇以敘其事”,後又“加開府儀同三司”。史言張說“當時榮寵,莫以爲比”。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亡成都,肅宗即位於靈武,承擔平叛重任。左相(侍中)苗晉卿在其中出謀劃策,功勞頗大,又備受皇帝信任。後“賊寇漸除”,政局趨穩,苗晉卿以太子太傅致仕。但到了第二年,“帝思舊臣,復拜爲侍中”,可見皇帝依然對苗晉卿青睞有加,亦非常倚重。

文宗朝官員蕭倪乃“先朝名相”,爲官“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時論稱之”,亦爲文宗所敬重。蕭倪以尚書左僕射致仕後,文宗時常想要再次任命其爲官。於是先在蕭倪丁母喪喪免之後予以徵召:後“復以少師徵之”,有意讓其輔佐太子:又託蕭倪弟蕭傲“賜倪詔書匹帛”,讓其“一來京國”,仍然準備授其官職。雖然文宗的徵召均被蕭倪婉拒,但從中可見皇帝對蕭倪不但敬重,而且予以特別恩寵。

古代官員退休之後 他們最後還能復出嗎 第5張

除了上述一、二品重臣之外,部分官員自身具有才德、功績,而且往往曾與皇帝有一定的關係,因此其致仕後,皇帝又重新想起這批人,委以官職,讓其爲己效力盡忠。不過這些官員的品級略低於那些起復的朝廷重臣,多數爲三品或以下級別的官員。

官員個人需求。極少數官員致仕後,由於政治經濟待遇和生活狀態方面的巨大落差,無法適應致仕生活,又不甘冷清寂寞,於是動用在任時積累的一切人脈關係,積極謀求重返政壇,力圖恢復先前的風光榮耀,唐休琮較爲典型。最終獲得朝廷起復的徵召,如願迴歸朝廷。這裏官員起復原因是其個人的需求,與朝廷和統治者要求官員起復的情形有所區別。

三、總結

以上,我們分類考察了致仕官受到起復徵召的原因。面對朝廷或皇帝的徵召,大部分官員選擇了應允,少部分官員選擇了拒絕。而後者拒絕的理由,往往同其致仕時的動機相類似,或是自身生理因素持續不佳,或是朝廷政治環境一直險惡、未有改善,等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