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和氏璧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根據《韓非子》的記載,和氏璧誕生於楚文王繼位之初,也就是公元前689年。這個時候比孔子出生的年代還要早一百多年,遠遠沒有“禮樂崩壞”,屬於孔子筆下的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周禮對於玉璧大小厚度有着嚴格的規定,雖然當時的楚國已經逾制稱王,但也不應該會做一個比周天子所擁有的還要大的玉璧,畢竟那時代人們對於規矩和禮儀看得非常重,是絕對不會瞎胡搞的。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圖1

按照周禮的中玉璧的最高規格,換算成今天的單位,和氏璧的直徑應該是18釐米左右,厚度在0.5釐米左右,以當時的工藝和文化風氣不應該更厚了,這樣的和氏璧看起來就和一箇中間帶着圓孔的盤子差不多。就是這麼薄的一塊玉,又是怎麼做成秦始皇以及後世皇帝們使用的傳國玉璽呢?

歷史上的和氏璧

和氏璧出名的原因應該在於它的玉質品質上乘,做出來的成品非常美觀,吊打別的玉璧製品。畢竟在現代也把寶石分爲多種品質,便宜的幾塊錢就能買到,完全稱不上“寶”,昂貴的寶石具有非常強的品鑑收藏價值,價值數萬的大衆“傳家寶”級消費品,價值幾十萬上百萬的奢侈品,價值數千萬數億的真正“寶石”,不同層次的寶石都被一級一級劃分出來。

和氏璧的故事出自於《韓非子》,說的是楚國人卞和在砍柴的時候發現一塊璞玉,也就是玉石原石,外貌看起來和普通石頭是差不多的,只有非常懂玉的人才能鑑別出來。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2張

圖2

卞和就把這塊玉石原石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讓手下精通玉石品鑑的匠人去鑑別,而匠人認爲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古代也沒有現代這樣的高科技機器鑑別玉石,就只能憑藉經驗豐富的匠人們的判斷,而且玉石的加工極爲繁瑣,如果確定了一塊石頭沒有變成玉的可能性人們是不會費勁去雕琢的。楚厲王相信了匠人的判斷,憤怒之下讓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腳。

到楚武王登基之後,卞和再次把和氏璧原石拿過去獻寶,不過楚武王找到的匠人鑑定之後的結果依然表明這只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石頭,便又把卞和的右腳砍掉了。

時光流逝,輪到了楚文王上位了,卞和在發現和氏璧原石的地方大哭三天三夜,被路過的楚文王看見了。原石自然不被楚文王放在眼裏,他只以爲那是一塊普通石頭,他覺得卞和是失去了雙腳纔在那大哭不止,就讓人上前詢問,畢竟當時被砍掉雙腳好好生活的大有人在,而他也要關心他治下的民衆,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3張

圖3

這一問才知道,卞和對自己失去的腳反倒不怎麼關心,而是在心疼抱在懷裏的璞玉不被天下人賞識,好端端浪費了一塊寶玉。

聽了卞和的故事,被他事蹟感動的楚文王當即下令,讓工匠把這塊看起來和破石頭沒什麼區別的東西好好加工一下,沒想到真的開出來了一塊聞名天下的寶玉。最後看在是卞和獻寶玉的份上,楚文王把這塊玉命名爲和氏璧。

當然,《韓非子》的存在,更像是寓言故事,目的是爲了表達一些自己的思想觀念,而不是《春秋》《史記》那種嚴肅記載歷史的典籍。尤其是楚武王一個人就在位五十年,卞和這個獻玉的時間跨度實在太大了,怕不是從青少年熬成了白髮老頭。

不過歷史上的和氏璧還是存在的,後來還誕生了“完璧歸趙”的故事,讓秦國惦念了好幾十年纔拿到手。只是現實中的和氏璧註定不會有《韓非子》中那麼傳奇,也許就是歷史中的某個人物發現了這塊寶石,被楚國得到並加以收藏而已。

神祕的傳國玉璽

公元前228年,被稱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秦國大將軍王翦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王,順便得到了“完璧歸趙”故事中讓秦昭襄王願意拿出十五座城池來換的“和氏璧”。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4張

圖4

在秦統一六國之後,傳聞秦始皇把和氏璧製作成了傳國玉璽,由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篆雕刻在上面,準備傳承千秋萬代。

不過秦王朝在秦始皇去世後很快就滅亡了,公元前206年,秦三世——子嬰投降劉邦,把傳國玉璽獻了出來,從此傳國玉璽變成了漢朝專用。

在西漢結束後,王莽篡位,爲了獲得權力的正當性,王莽讓他的堂弟王舜向掌管傳國玉璽的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璽,太后王政君非常惱怒於侄子王莽的背叛,一怒之下直接把傳國玉璽摔到了地上,並且摔掉了一個小角。後來王莽感覺缺了一個角很不合適,就讓工匠在角落邊補上了黃金,不過在使用的時候還是會留下玉璽曾經摔裂過的痕跡,這在後世也被作爲傳國玉璽真僞的一種證據。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5張

圖5

王莽被殺後,傳國玉璽幾經輾轉又回到了漢家劉秀手裏,再次作爲漢王朝的權力代表。

東漢末年,袁紹引兵入宮,漢少帝急於避難忘記了把傳國玉璽帶上,在日後再度返回宮中的時候,傳國玉璽已經消失不見,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下落不明。

傳國玉璽此後經過無數次輾轉,在記載中,先是被孫堅得到,然後又流落到曹操手裏。在曹魏代漢之後,傳國玉璽就變成魏國專用,曹丕還在上面加刻了八個字表示自己政權的正當性,司馬氏取代曹魏後,玉璽又變成了晉朝所有。

後來更是迎來了亂世,傳國玉璽不知道流落過多少帝王之手。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6張

圖6

在隋朝再次實現大一統,玉璽就被楊堅得到。後來隋朝滅亡,傳國玉璽被逃跑的蕭後帶到了突厥,李世民奪位後更是一直爲沒有傳國玉璽可用而發愁,畢竟他得位不順。終於在貞觀四年蕭後與楊廣的孫子楊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被送到李世民手上,當時的李世民估計都高興壞了。

唐朝滅亡後,傳國玉璽又被後梁奪得。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公元936年,後唐被契丹擊敗,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後來在宋哲宗時期,有個農民獻給了朝廷一塊玉璽,說是自己在耕田的時候發現的。經過多位大學士根據歷史記載的資料多方考證,確定是流傳千年的傳國玉璽,不過朝野上下有識之士很多都覺得這是僞造出來的。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7張

圖7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爲了淡化傳國玉璽的地位專門增刻了十塊印璽,當時的人還覺得這個舉動有些畫蛇添足。後來的靖難之役後,宋徽宗、宋欽宗被擄走,傳國玉璽也被金國士兵帶走了,又再次銷聲匿跡。

元朝時期,在忽必烈駕崩之後,傳國玉璽又出現在了元朝首都大都。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遣徐達帶兵十萬深入漠北,討伐逃往漠北的元順帝一行。

明太祖這次興師動衆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把元朝把持着的傳國玉璽帶回來,不過很可惜,即使發動了十萬大軍也沒能夠把這件寶物帶回來,這件事也成爲了明太祖朱元璋半輩子的遺憾。

從此之後傳國玉璽數度隱沒,又數度浮現,不過真實性一直存在很大的疑問,根本難以辨別真僞。

撲朔迷離的傳聞

在上面我們也說了,和氏璧厚度在0.5釐米左右,而後世對於傳國玉璽的描述是一個長度達到十釐米以上的長方體,而且還被西漢末年的太后王政君摔掉一個角,如果厚度只有0.5釐米,其它部分換材料製作而成,和氏璧部分摔在地上極有可能碎成無數小塊塊。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8張

圖8

所以有人覺得和氏璧的原石非常大,楚國只用了其中一小部分來製作和氏璧,剩下的玉石材料被保存在楚國的宮殿之中。而楚國在被秦消滅後,秦國就得到了加工和氏璧後剩餘的那部分材料,用它製作成了傳國玉璽。

在傳聞中,傳國玉璽並沒有被子嬰獻給劉邦,而是跟着秦始皇一起進了秦皇陵,並沒有歷史中的那樣代代相傳。亦更有傳聞傳國玉璽早就消失在了項羽和劉邦爭霸的那些年裏。

還有記載說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並不是來自和氏璧,和氏璧是月光石,也就是拉長石,原石就像普通石頭。歷史文獻中關於秦國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還比較詳細,記載中傳國玉璽“色綠如藍,溫潤而澤”,這是藍田玉的重要特徵,所以用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都說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的 那麼和氏璧是怎麼成爲傳國玉璽的 第9張

圖9

這樣說來也不存在人們推測中的楚國還收藏着製作和氏璧所剩下的原材料這樣的事情,只是由於和氏璧過於傳奇才被和傳國玉璽綁定到了一起,這樣更能加大皇帝在權力上面的正當性,保持皇權的神祕性。

結語:

有人分析和氏璧隨着秦始皇被一起埋葬,而與和氏璧關係不大的傳國玉璽一直傳承了上千年。不過具體怎麼樣一直是衆說紛紜,由於古代留下來的參考資料中很多都有迷惑性,這或許是封建帝王們故意留下的一個破綻,導致在這個話題上面至今還沒有一個固定的論調。

參考文獻:

《東周列國志》

《秦史》

《戰國策》

《史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