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傳國玉璽下落之謎:和氏璧竟被帶入秦始皇陵

傳國玉璽下落之謎:和氏璧竟被帶入秦始皇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塊玉石,爲“天下所共傳之寶”。迄今爲止,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傳國玉璽依然下落不明。

“和氏璧”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完全是爲了紀念它的發現者——卞和。卞和是楚國人,有一天在深山裏無意中發現一塊璞玉,本着“上交給國家”的心態,他帶着這塊玉去了京城。可是,接連遭到楚厲王、楚武王的誤解而失去了雙腳。身殘志堅的卞和沒有放棄,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終於楚文王聽從了他的解釋,剖開璞石發現寶玉,並用他的名字命名爲“和氏璧”。

楚威王時,昭陽滅亡越國,爲楚國建立了大功。羋月的父親——楚威王便把和氏璧賞賜給了他。

傳國玉璽下落之謎:和氏璧竟被帶入秦始皇陵

網絡配圖

後來昭陽出遊赤山,拿出和氏璧讓門客鑑賞,可半路殺出程咬金,和氏璧在衆目睽睽下不翼而飛。可憐的張儀被當成首要懷疑對象,嚴刑拷打,奄奄一息。之後他投靠秦國,爲楚國的滅亡增加了籌碼。

後來,趙惠文王時期,和氏璧突然出現在了趙國首都邯鄲。西邊的秦昭襄王,也就是羋月的兒子知道後,願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引出了一段“完璧歸趙”的故事。之後秦滅六國,和氏璧重新落入秦人之手。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下令將和氏璧鐫造一枚玉璽。據史書記載,此璽方圓四寸,螭虎紐。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作一統天下的象徵。

秦,二世而亡,所以傳國玉璽落入劉邦手中。當傳到王莽時期,玉璽由他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不滿王莽稱帝,開始拒不交出玉璽,之後也許被氣糊塗了,連哭帶罵將玉璽擲到地上,從此玉璽便缺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成了名副其實的金鑲玉。

之後,歷史進入三國南北朝亂世,天下大亂,玉璽也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不知所蹤。之後雖然不時出現“發現傳國玉璽”的傳聞,但都是仿造的贗品。

傳國玉璽下落之謎:和氏璧竟被帶入秦始皇陵 第2張

網絡配圖

史書記載和氏璧“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放在黑暗處,能熠熠發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稱“夜光之璧”。

查閱《藍田縣誌》,其上記秦始皇傳國璽之形制,有以下不同的版本。

一爲畢景儒本,印文曰“受命之天,皇帝壽昌”。

二爲向巨源本,印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三爲螭紐本,注云:秦傳國璽,以藍田水蒼玉爲之,刻魚、蟲、鶴、蟮、蛟龍,皆水族物。大略取此義,以扶水德。秦得藍田玉,製爲璽,八面正方,螭紐。命李斯篆文,以魚鳥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或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註文下面還有一行小字,說明史料源自《太平御覽》引《玉璽譜》。

傳國玉璽下落之謎:和氏璧竟被帶入秦始皇陵 第3張

網絡配圖

總之,玉璽的材料系用藍田玉製成。其尺寸,依古制,璽方四寸,鈕交五龍(即螭者)。印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至於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傳國玉璽到底何去何從?秦末,項羽率兵進攻咸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和氏璧可能就在此下落不明。當然,按着秦始皇的性格,如此一個寶物極有可能作爲隨葬品被帶入了始皇陵,那麼,如果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地宮,我們還有可能一睹風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