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提起晚清慈禧太后主政期間的賣國言論,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都會想起這麼兩句話:一曰“寧贈友邦,不予家奴”;一曰“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而這兩句話,一般認爲:前者出自晚清保守派大臣剛毅之手,後者出自慈禧太后之口。

那麼,剛毅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這一切,得從光緒帝戊戌變法說起。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戊戌變法真相

甲午戰爭結束後,大清國被打回了鴉片戰爭初年的情況:列強發現大清國即便經過二十餘年的洋務運動,依舊是一隻紙老虎,於是紛紛來華尋求特權,準備瓜分清朝。

客觀上說,大清國走到這一步,當務之急已經不是將洋務運動的失敗甩鍋給誰了,而是該考慮大清國該如何走出困境,於是,大清國的精英階層做出了三種選擇:

一種,是進行深度改良,在大清國進行二次革新,實現大清的偉大復興;

另一種,武力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度。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第2張

此外,第三種:也有少部分保守派人物主張復古,即認爲只要人心正了,洋人的洋槍洋炮都不足爲據(這種思想在洋務運動時代就有)。

慈禧太后當年是支持洋務運動的,因此,對於保守派的復古主張當然是不認可的,因此,慈禧太后在這三種選項中,唯一一種選項就是進行深度改良,而光緒帝作爲年輕人,接受新事物較快,因此,也主張進行改良。由此,光緒帝主張的戊戌變法拉開序幕。而慈禧太后起初是支持光緒帝的這種變法的。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第3張

不過,改革是門技術活,並且,各種新政的落實,都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加以輔助。北宋王安石的變法,在落實到民間以後,往往因爲基層執行者的惡意執行,而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當年洋務運動,是基於這樣的基礎:在朝廷,由慈禧太后支持、恭親王帶頭,在地方,則有左宗棠、曾國藩這樣的地方豪傑響應,纔有了洋務運動的建設。而光緒帝的戊戌變法,在執行方面,則讓人感到十分荒謬:光緒帝所重用的維新派核心人物,莫過於康有爲和梁啓超。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第4張

雖然康梁兩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們二人的政治手段完全跟慈禧沒法比。康有爲的很多變法措施過於激進,大大地損害了頑固派的利益;而梁啓超雖然文章精妙,但是在政治上極爲幼稚,因此光緒帝用康梁主持改革,其後果可想而知。甚至康有爲的一系列神操作,將朝廷裏很多主張維新的官僚也給得罪了,雙方矛盾激化不斷,因此,戊戌政變失敗成爲歷史的必然。

剛毅的抉擇

剛毅是清廷中頑固派人物的典型代表,不過,有一點倒是值得肯定,那就是剛毅人如其名,堅持反對清朝對外妥協:當年甲午戰爭期間,剛毅就是鐵桿的主戰派,主張大清應該和日本決一死戰。而對於變法,剛毅則是保持仇視態度。因此,戊戌政變時期,剛毅一馬當先,積極參與捕殺維新派的活動,著名的維新派人物譚嗣同,就是被剛毅所處決的。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第5張

梁啓超逃離清朝後,曾寫過《戊戌政變記》來記載政變的前後。在《戊戌政變記》中,梁啓超提到,剛毅針對維新談自己的看法時,經常提這樣的一句話:“我家之產業,寧可以贈之於朋友,而必不畀諸家奴。”

梁啓超解讀這句話的時候,認爲剛毅所說的朋友,指的是俄國人,而家奴,則指的是清朝百姓。

而之後的革命黨們,又根據《戊戌政變記》提到的這句話,把這句話改成了“寧贈友邦,不予家奴”。

剛毅主張研究

而剛毅的這句話,其實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分析。

第一個方向。剛毅未必說過這樣的話。因爲剛毅是一個頑固派,剛毅所仇恨的,除了維新派以外,還包括東西洋的外國人。剛毅可能將清朝百姓說成家奴,但絕對不會把洋人視爲朋友,因此單就這個角度來說,這句話應當是梁啓超和後來的革命黨出於鬥爭需要,而強加給剛毅的。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第6張

第二個方向。剛毅雖然未必說過這樣的話,但是,對於古今中外的統治者來說,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都是在自身統治受到威脅後的首選。

典型的例子:南明朝廷在開國之初,因爲忌憚李自成農民軍的實力強大,於是南明弘光皇帝制定了“聯虜平寇”的政策:即請清軍來打李自成。這其實何嘗不是寧贈友邦(清朝),不予家奴(李自成)的體現?甚至弘光帝在最初還嘉獎吳三桂,冊封吳三桂爲公爵。這類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可謂不斷出現,即便是唐朝,也有過唐肅宗借回鶻兵打安祿山的情況。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第7張

在外國,借外國勢力來奪取政權的例子也存在:比如越南歷史上,爲了對付西山朝,越南的舊貴族先後請清朝、暹羅出兵攻打西山朝,最終,舊貴族阮福映藉助法國的勢力推翻了西山朝,建立了阮朝,並且,阮福映在越南歷史上,其評價較爲正面。

晚清抉擇

因此,當晚清面臨兩害相權的時候,清朝統治者當然首先要考慮如何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即愛新覺羅家族掌握政權,其實早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朝就曾藉助過英法美的僱傭軍來進攻太平天國,並且由於洋人的介入,確實加速了太平天國崩潰的進程。

總之,對於任何統治者來說,這套“寧贈友邦”思想、借外國勢力鎮壓內部反對者的手段,都可謂輕車熟路。

晚清大臣爲什麼會說出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話 這句話的背景和動機是什麼 第8張

因此,當代網友將“寧贈友邦”這句話移植到慈禧太后的身上的時候,並沒有冤枉慈禧太后,因爲慈禧太后雖然沒說“寧贈友邦”這樣的話,但是,她心裏確實是這樣想的。

因爲,這類思想,符合一切古代統治者的心情——一切的封建皇帝、奴隸主,不論是否賢明,事實上都是處於人民對立面的劊子手、吸血鬼、人民公敵。對於勞動人民來說,人類歷史上不存在好皇帝,即便是好皇帝,也都將百姓視爲草芥和奴僕。因此,當代的人們,要珍惜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時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