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的奴才爲什麼要說嗻?這是滿清話

古代的奴才爲什麼要說嗻?這是滿清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確說法是嗻,喳是一種誤讀。

作爲應答詞,應當讀作“嗻”。這個詞滿文轉寫爲 je (j音 dʒ),由於j 音類似於英語中judge的j音,所以可能以前不懂滿語之人發不準這個音,從而誤以爲其音是“喳”。

滿語中亦有發音爲“喳”的詞,寫作ja,但意思是“便宜的、容易的”,跟嗻”完全不是一個意思,也絕不能用於應答。

je“嗻”這個詞專門是下級迴應上級的召喚或者命令的。清文鑑解釋:Wesihun niyalma i hūlara de jabure mudan.——尊貴之人呼喚時的應答聲。

“奴才”是指待奉主人的僕人。奴才一詞在春秋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對下人的一種稱謂而已!

古代的奴才爲什麼要說嗻?這是滿清話

明朝時期,太監稱爲“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爲“臣”,並無奴才稱謂。

古代的奴才爲什麼要說嗻?這是滿清話 第2張

清朝前期,仍沿用明時的稱謂。然清朝皇帝也爲了方便統制,大肆禁錮民衆思想,強迫漢族及其他民族改俗易服,開始只有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但到雍正時期,這些風氣開始蔓延,一些家臣也開始自稱“奴才”,一是自我貶低討好主人,二是外人和主人覺得自個比別人對主人更忠誠,而關係也比一般人更加親密!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對皇帝及皇帝的妃嬪時也開始統統自稱奴才,以顯示自己對皇帝及妃嬪的無限忠誠。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及下人的邀寵的專用名詞。

王公大臣不稱“臣”而稱奴才,而“臣”一詞只有在官方奏摺上才能看到了。從一些反應滿清時期的影視劇中,大家也可以看到開口閉口均稱奴才。可謂是滿清一朝全國上下皆奴才,同時也佐證了清朝時間滿族對其他民族所進行的封建奴化專制統制。

現在“奴才”一詞一般用於諷刺,貶低。含負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