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1800多年前,曹植寫了一首《君子行》,遣詞水平不算很高,卻被士大夫們頌揚了多年。這首詩的前6句是這樣的: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很顯然,翩翩貴公子曹子建是想告訴當時的士大夫們,何爲君子。前兩句是告訴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有任何讓人產生猜疑的舉動。三、四兩句誕生了成語“瓜田李下”,叫咱們:走在瓜地不要蹲地上整理鞋子,走在李子樹下不要擡手理帽子。五、六兩句翻譯成白話就是:叔嫂不直接傳遞物件,老少有序,不比肩同行。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第2張

這詩雖年代久遠,講的也是古代的禮儀,但這6句中的前4句用在今天也是沒錯的,第6句雖然現在很少有人這麼講究,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唯有這第5句“嫂叔不親授”,確實是讓現代人有些接受不了。事實上不只是這句,在曹植之前儒家的名言“男女授受不親”,也是頗讓今人爲難的7個字。本期筆者就來和大家說說這7個字在古代到底包括了哪些,到底哪些行爲在他們眼裏是“授受不親”。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第3張

這個名句出自《孟子·離婁上》,“授”指的是給予,“受”指的是“接受”,“授受”指代親手遞物。戰國著名思想家淳于髡曾與孟子有過一場十分精彩的辯論。淳于髡問孟子:“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表示肯定。於是淳于髡便舉了個例子,說如果長嫂落水,那自己是救還是不救?如果救則是違反了“男女授受不親”,若是不救則是“不仁”。對此孟子的回答是要懂得變通,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救,不然就是豺狼之行。

通過這段辯論,我們看出了儒家的仁義之道,但是也感受到了古人對“男女授受不親”的堅持,在他們眼裏這是能與生命相提並論的事。後來在儒家的經典作品《禮記》中就明確地規定哪些行爲是不可以的: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第4張

男女不雜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櫛,不親授

這19個字的意思是:男女不能混坐在一起,犯了錯官家也不能讓他們用同一副枷鎖,不能用同一個毛巾和梳子洗漱,不能親手遞物。這4點對現代一般人來說,除了第二點體會不到,其它3點都是很難做到的。

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

這段話的意思是:女子到了快出嫁的年齡,兄長父親等男性親人不得入其房。而出了嫁的姑娘回孃家,兄弟不能和她們一起坐,也不能用同一副碗器吃飯。這幾條,估計現代一般人是一條也做不到的。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第5張

讀到這大家是不是覺得《禮記》已經很嚴了,但事實上這都算是比較開明的時候了。到了理學開始盛行的兩宋,就更讓人接受不了了。宋代《涑水家儀》記載着這樣3條: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廁。這3點的前兩點在如今公共場合裏是必須的,而第一點在則是完全沒有必要遵守的。

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包括哪些 什麼樣的行爲是古人眼中的“授受不親” 第6張

不少網友在瞭解這些詳情之後,都不得不感嘆:難怪古人沒辦法自由戀愛。畢竟基本上所有可能接觸到彼此的機會,都被這些禮教給堵死了。不過禮數的存在本就是用來打破的,民間的有情人們爲了戀愛想了各種辦法,翻牆相會、書信傳情,他們是費勁了腦筋,成就了一段又一段佳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