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俗話說入鄉隨俗 清朝是怎麼解決西洋人見皇帝不下跪的問題的

俗話說入鄉隨俗 清朝是怎麼解決西洋人見皇帝不下跪的問題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西洋和清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近代以來清朝與西洋產生糾紛,很多都是由於雙方的文化差異,其中又以禮節導致的矛盾最爲突出。

中西雙方第一次因禮節問題產生衝突,可追溯到乾隆朝時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派出使者馬嘎爾尼訪華,欲與清國建立外交關係。但正事還沒談,雙方就先在覲見的禮節上產生了矛盾。

清朝閉關鎖國多年,不知近代外交關係爲何物,以爲英國是哪裏的小國,來給天朝進貢,那麼使者也應該入鄉隨俗,給皇帝行三跪九叩禮。馬嘎爾尼本來想以平等通商關係與清國建立外交關係,給乾隆三跪九叩肯定不行,後來雙方扯皮之下,馬嘎爾尼勉強答應以覲見英王的禮節,以單膝跪地覲見乾隆。

俗話說入鄉隨俗 清朝是怎麼解決西洋人見皇帝不下跪的問題的

至於馬嘎爾尼覲見乾隆的具體過程,成爲了一個永遠的謎——根據英國檔案記載,馬嘎爾尼只對乾隆行單膝跪地禮,但根據清廷記載,馬嘎爾尼嘴上說不肯跪拜,但一見到乾隆皇帝,就被其威嚴嚇得雙膝跪地。當時有個官員的詩是這麼寫的,“一到殿廷齊膝地,天威能使萬心降。”

雖然雙方文獻記載相互矛盾,但我們不難猜測當時情景。若馬嘎爾尼真的肯行三跪九叩之禮,這次通商談判怎麼會無果而終呢?

馬嘎爾尼使團離開後,過了20幾年,另一隊英國使團由阿美士德率領來到了清國,此時已經是嘉慶皇帝在位。比起老爹乾隆,嘉慶更加不給他們面子,在得知阿美士德也不願行跪拜禮後,嘉慶一怒之下,面也不見就把他們驅逐回國了。

俗話說入鄉隨俗 清朝是怎麼解決西洋人見皇帝不下跪的問題的 第2張

如果說清朝自身實力強大,那麼皇帝耍耍性子,趕走幾個“不識擡舉”的洋人也不是不行。但偏偏清朝閉目塞聽,不知世界變化之快,等到兩次鴉片戰爭被洋槍洋炮轟開了國門,就由不得皇帝任性,能隨便趕走洋人了。

最早遇到這種兩難問題的,是咸豐皇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軍慘敗於英法聯軍,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對條約中割地賠款等條款,咸豐都表示勉強可以接受,唯獨洋人說要在京城建立大使館,向皇帝親遞國書這條,卻是萬萬不行。

爲什麼只有這條不行呢?因爲洋人親遞國書,必然不肯下跪,這樣一來,太丟大清皇帝面子,所以咸豐不能應允。即便後來是由咸豐的弟弟恭親王去與洋人當面談判,咸豐仍然覺得丟了面子,自己留在熱河不肯回京,至死不肯與洋人見面。

俗話說入鄉隨俗 清朝是怎麼解決西洋人見皇帝不下跪的問題的 第3張

咸豐自己一死了之,但洋人不肯下跪的問題沒有解決,把這個難題留給了他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晚清時國力已衰,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直接拒見洋人,但洋人不跪,又“有失體統”。

結果恭親王想出來一個辦法,說同治當時還未成年,沒有親政,有外交上的事務找他恭親王就行,不用找皇帝,於是又拖了10幾年時間。等到同治成年親政,清廷再也沒理由拖延外國公使覲見皇帝的要求,最終在紫光閣安排了這場洋人不用跪拜的會面。此時離乾隆朝馬嘎爾尼訪華,已經過去80年的時間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