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澶淵之盟”有哪些利弊?真的是花錢買和平嗎?

“澶淵之盟”有哪些利弊?真的是花錢買和平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東亞的國際關係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在以中原王朝爲主導的“朝貢體系”下展開的。中國與他國的所有物品、財物往來都可以分爲“貢”、“賜”和“幣”三種。一般來說,從附屬國而來,不管是通過貿易,還是統治者進獻通稱爲“貢”,相反從宗主國發出的所有物品都是“賜”,國與國之間平等來往稱之爲“幣”。

“澶淵之盟”有哪些利弊?真的是花錢買和平嗎?

自秦漢大一統的中央帝國出現後,中華中心論和華夷思想得到進一步強化。在中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遊牧民族重利輕名的心態作用下,即便在軍事上遭遇不利,中原王朝也會用增加數量的方式將“幣”轉變爲“賜”,所以“貢”和“賜”是這時朝貢體系的絕對主導。然而從10世紀開始,先是統一的高麗國結束了半島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是契丹民族的逐漸崛起,成爲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中華”與“夷狄”之間逐漸扭轉,歲幣制度也因此正式形成。

石敬瑭創立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是歲幣制度的開始。契丹得到北方大片土地後,民族意識被快速喚醒,隨後又索要綢絹三十萬匹。《資治通鑑》上的記載是“歲輸帛三十萬”,因爲是契丹冊封的兒皇帝,三十萬帛是後金的“貢”而非“幣”,但此舉卻讓契丹的索要變成了每年一次的例行公事。

公元1004年,遼聖宗領兵進犯宋朝。宋真宗本想南逃,但在宰相寇準的苦勸下,最終決定去澶州前線督師。遼軍雖一路勢如破竹,但大將蕭撻覽在澶州城下巡視時被宋軍用八牛弩射殺,又加之糧草接濟困難,遼軍士氣受到極大損傷。

此時宋真宗恰好來到澶州,而且還出現在北城城牆之上。皇帝御駕親征,宋朝幾十萬軍民士氣大振。契丹已然強弩之末,但宋真宗貪圖苟安,朝中大臣大多懼怕契丹,所以宋軍沒有趁勝出擊,而是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有哪些利弊?真的是花錢買和平嗎? 第2張

按照約定,遼宋兩國結爲兄弟之國,宋真宗稱遼國蕭太后爲叔母,遼聖宗耶律隆緒爲弟,然後以“歲幣”的形式每年運送銀十萬兩、綢絹二十萬匹至雄州。

歲幣制度的形成對宋朝帶來了兩個嚴重的後果。首先,遼國通過澶淵之盟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在與高麗、西夏的交往中具有更多的主動權。同時鉅額的財富也彌補了遊牧經濟的不足,極大地促進了契丹社會的發展。其次,花錢買平安成爲宋朝的習慣。銀十萬兩、綢絹二十萬只佔宋朝財政收入很小的一部分,況且自從“歲幣”實行後,北方州縣出現了長時間的和平,社會生產得到了快速恢復。“自景德以來,四方無事,百姓康樂,戶口蕃庶,田野日闢”。

宋朝君臣與北方遊牧民族的交往中雖然仍舊保持着大國風範,但卻已經從內心中認同了“歲幣”這種屈辱的交往模式。因爲相比於戰爭的花費,歲幣無疑要小了很多。爲了維持來之不易的和平,宋朝始終嚴格遵守約定,開創了中央王朝向北方遊牧民族長期花錢買和平的先例。

拋開民族感情不談,但從財政的角度來看,歲幣也並不是一無是處,至少讓大宋江山得以維持319年,成爲僅次於周朝和漢朝的第三長命王朝。然而只要花錢就能高枕無憂的思想也讓宋朝成爲對外政策最軟弱的朝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