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邦的“白馬之盟”和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有何異同之處?

劉邦的“白馬之盟”和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有何異同之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代君王登基後,他們對待開國功臣的態度都有所不同。劉邦是與羣臣訂立的白馬之盟,而趙匡胤則是杯酒釋兵權,他們二者之間有什麼異同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代的開國皇帝,在爲人處事方面,其實都有着不少的相同之處。比如說每個開國皇帝,都會對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很頭疼。畢竟功績太高,賞賜的獎勵越多,那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擁兵自重的情況,但是不給獎勵的話,那也沒有辦法服衆。

所以歷朝歷代的君主,對這些開國功臣們,都是非常頭疼的。所以《史記》記載,劉邦在開國初期,就斬了不少異姓王,在自己死前還定下了白馬之盟,宣佈非劉氏不準稱王,否則天下羣起而攻之。

而宋太祖在稱帝之後,面對這些和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們,則要比劉邦好一點,沒有直接動武,而是給了他們一個選擇的餘地:喝完酒交出兵權,大家快樂享受後半生。而這兩個行爲,是一樣的麼?筆者認爲,其實是相同的。

劉邦的“白馬之盟”和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有何異同之處?

一、他們的手段和態度不同,但是目的相同

劉邦在對待功臣的態度上,其實和趙匡胤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他們兩個人的經歷上。劉邦我們都知道,一開始就是作爲一個領導者的身份,將這些異姓王功臣們收入旗下。

所以在對待他們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關係都是作爲上下級的關係。再加上他們當時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勢力,而這些勢力又不受劉邦的控制,那劉邦爲了避免日後被他們控制自己的子孫,那肯定就是選擇殺之而後快了。

但是趙匡胤不同,根據《宋史》的記載,他本身在還沒有黃袍加身之前,就是一路打上來的禁軍統帥。而在陳橋兵變之後,支持他的人都是誰呢?當然就是他在軍中那些老下屬老夥伴們。在這裏,就和劉邦出現了差異了。

劉邦殺的,幾乎都是異姓王,但是對待老鄉和那些一開始就跟着他的人,他還是很寬容的。而在趙匡胤這邊,一開始跟着他的人,就是幫助他稱帝的人。所以在感情上,他雖然擔心這些老朋友擁兵自重,但是又不好意思先下手動武,不然在外界看來,就是你老趙對不起幫你的兄弟,讓天下人恥笑。

劉邦的“白馬之盟”和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有何異同之處? 第2張

所以他們對待開國功臣的態度,就決定了他們使用的手段。劉邦是要將那些異姓王斬了,徹底爲自己的子孫後代消除隱患。然後將那些老實忠誠的老鄉們,選爲大臣安心輔佐自己的孩子們。而宋太祖雖然目的和劉邦是一樣的,都是爲了自己的子孫安穩。

但是因爲他們都是自己的老友的原因,所以他沒有選擇直接動武,而是選擇用較爲緩和的方式,讓他們半自願地交出兵權。他們的後代,還是可以在北宋擔任比較重要的職位。可是他們最後的目的,都是爲了保證自己的子孫們,能夠將自己的天下延續下去。

二、兩者的性質相同

白馬之盟的盟約,其實是一種半永久性的威脅。我們都知道,內容上,劉邦規定除了劉家人,其他人都不準稱帝,不然天下人都要共同攻打他。本質上這是什麼?是一種對那些異姓的人的威脅,是帶有一種強制性的逼迫。而此後違背了這個誓約的呂后,哪怕利用自己是劉邦的妻子的身份,都還是被陳平和周勃起兵消滅了。可見這個盟約的約束性,是很強的。

劉邦的“白馬之盟”和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有何異同之處? 第3張

但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性質雖然看起來很柔和,但是背後的也是一樣強硬的。他用的,是用一種朋友之間比較交好的方式——聚會喝酒,並且在宴會上,借一種比較緩和的氛圍,來和自己的老朋友們說這種比較嚴肅的問題。

本質上,還是比較柔性的解決方法。或者說,在他處理這種事的方法上,並不像劉邦那樣,沒有事前準備就直接動手了。當然,在場的武將在聽見趙匡胤的提議之後,都選擇了接受建議,乖乖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出來,讓自己的孩子入朝,而自己在家中安度晚年。所以我們也沒能知道,要是不接受趙匡胤的建議的話,會是什麼樣?

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趙匡胤是武將出身,可以說殺伐果斷,對這種事是輕車熟路。而在《宋史》中記載,當場的老朋友們,更是聽到之後直接跪下。這兩點一結合起來,其實趙匡胤背後的手段就很明顯了。如果不答應,也不是問題,但是他背後的安排,很有可能就會讓老朋友的家族就此消失。從在場武將的反應來看,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相處了幾十年的朋友,會做出什麼事。

所以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性質,其實和劉邦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表現的不是那麼明顯,另外一個是直接把不準兩個字,貼在了你眼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