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鰲拜犯下了那麼多罪,爲何沒有被處死呢?

鰲拜犯下了那麼多罪,爲何沒有被處死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鰲拜犯下了那麼多罪,爲何沒有被處死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按照大清律例而言,鰲拜所犯下的三十條罪狀足以至死,但其最終結局卻讓很多人有所詫異。權衡利弊之下,孝莊太后同康熙帝立足於綜合時局,並非下達執行“處死鰲拜”的命令,只是將其監禁,終生再不復出。

鰲拜犯下了那麼多罪,爲何沒有被處死呢?

主要背景

公元1661年,即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福臨)因染病天花病死紫禁城。順治帝的駕崩,是對之後鰲拜專權攝政的首要基礎。順治帝駕崩之前,立下遺詔以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爲繼承人,另外,順治帝爲更好地替年紀尚小的玄燁保駕護航,便又以“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爲輔政大臣,希望這四位德高望重之滿清功臣能夠盡心盡德地輔佐年幼的康熙帝,更好地維護大清王朝的統治。

其實我們不難理解順治帝臨死前的遺詔,身爲帝王的他,只是一心一意想將滿清王朝安安全全地託付下去。難以預料的是,“四大臣”的設立卻是後來險些扼殺清朝統治的隱患。

公元1667年,“四大臣”之首的索尼因病先逝,鰲拜此時便更加肆無忌憚。但臨死之前,索尼的最後一次盡忠實則危及到了此時權力正如日中天的鰲拜的專權。索尼奏請康熙:希望康熙能夠順承順治帝14歲親政的先例,爲的就是能夠遏制權臣鰲拜的氣焰。同年七月,康熙帝親政,但如此舉動似乎並未對鰲拜的專權擅政產生過於有效的影響。晚清學者徐珂於《清稗類鈔》中記載:“鰲拜當國,權勢甚張,以帝幼,肆行無忌。”

面對如此形勢,身爲“四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及時上疏:“請求解除輔臣之任!”如若康熙帝決心採納實施的話,那麼便意味着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這三位輔政大臣的權力即將解除。這一奏疏的請求,可見蘇克薩哈的忠心所在。衆所周知,蘇克薩哈的這一建議勢必會觸及權臣鰲拜的利益,如若果真卸任,那麼鰲拜的如日中天便將不復存在。

鰲拜犯下了那麼多罪,爲何沒有被處死呢? 第2張

於是氣急敗壞的鰲拜便採取了“攘臂上前,強奏累日”的方法來強行逼迫康熙帝處死蘇克薩哈。此時的康熙帝雖貴爲大清君王,但掌權甚微,最終無奈之下,只得順從鰲拜的建議,將忠心耿耿的蘇克薩哈絞刑處死。此後,鰲拜先後把控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實權,從根本上對康熙帝的統治產生了遏制。

擅權專政太過,康熙智擒鰲拜

鰲拜擅權已到如此嚴峻之地步,如果康熙帝再不設法以對,恐怕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真的可能從根本上得到顛覆。古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恐怕早已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了,年少的康熙帝能以如此策略智擒鰲拜,實在是令人敬佩!公元1669年,親政的康熙帝先後將鰲拜的心腹親信派遣各地,主要就是爲了分散鰲拜於京城之中的勢力,以便之後將鰲拜伏法作下準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