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宋朝時期退休官員的養老生活是怎樣的?

宋朝時期退休官員的養老生活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時期退休官員的養老生活是怎樣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無論做什麼樣的工作,最後都有一個相同的結果那就是退休,古代的官員也的例外,不過古代對年老了不工作有一個更雅緻的名字,那就是致仕。

古代官員們兢兢業業爲朝廷操勞一生,在年老的時候可以得到一份不錯的養老撫卹金,就拿兩宋時期的退休官員來說,商品經濟發展得非常繁盛。

並且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養老體系,不管是國家負責養老,還是家庭負責養老,對於退休官員來說,這都是不錯的選擇,那這些退休官員到底是過着什麼樣的老年生活呢?

1、 退休官員關注點不同,社會活動不同

退休的官員,並不全都開始享樂,有的官員的關注點就很不一樣,雖然是退休了,但還是會關心國家大事,對於上門來求教的人也是略微指點一二。

所以退休官員的關注點的不同,也會影響了他們退休生活中的社會活動有所不同。

宋朝時期退休官員的養老生活是怎樣的?

(1) 超然於世外,享天倫之樂

作爲朝廷的官員,有些事情是在爲官期間不能做的,所以這些不能做的事情就被留到了退休以後。

而這樣的人大多都是退休以後,不問世事,與三五好友整日結伴一起,遊玩賞景,不亦樂乎。

北宋就有幾位非常有名的退休官員,時人稱"睢陽五老"。大概在公元1049年的時候,太子的老師杜衍就退休了,定居在南京養老。

而南京算是一個極好的養老地方,這裏好幾位德高望重的官員都在此養老,例如兵部郎中朱實,尚書郎馮平等四人,這幾位退休官員將官場之事拋在腦後,整日就是尋歡作樂。

飲酒對詩,且這幾人的身體都十分康健,也就會常常就都聚集到一起,這也算是當時南京的一道奇景。

所以當時的人稱他們是"睢陽五老",爲了能夠天天聚到一起開懷享樂,這幾人還建立了"睢陽五老會",這樣每天都可以有正當的理由出門了。

不僅僅是"睢陽五老會",退休官員爲了能夠志同道合的人一同說盡天下事,還建立了"嗜英會"。

將當時退休的有名有才華的官員都齊聚到洛陽,洛陽一時之間成爲了最好的養老場所,不僅風景好,還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講話,這樣一來,退休官員的養老生活也就十分豐富多彩了。

(2) 停留於世內,燃盡最後光

有些退休的官員,一輩子都在爲國家奉獻着自己,即使在退休以後,仍然時刻關注着國家大事,爲的就是等到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不至於跟不上國家的腳步。

這些官員一直將國家放在第一位,將自己生命的最後也都奉獻給了國家。有些回到家鄉的官員,離着朝堂有十萬八千里。

雖然不能爲朝堂奉獻,但可以爲自己的小縣城奉獻,時刻想着向這些地方政府提一些意見,而地方政府礙於這些退休官員的地位,就業不得不接受並且開始整改。

到了年紀的官員退休了,有的官員選擇放縱自己,將自己前半生未嘗之樂嚐遍,未玩之物玩遍放浪形骸,不亦樂乎。

而有的官員選擇繼續關注國家大事,爲國家奉獻自己的最後一點光亮,退休生活也算是非常值得了。

2、 經濟地位不同,養老場所有所不同

古代的退休官員,在經濟狀況和地位上有所不同,進而在養老場所的選擇也有所不同,在兩宋亦是如此,只是在致仕條件上有所不同。

那就是不管什麼品階的官員都可以在年滿七十歲以後進行提出致仕,有些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地位選擇不同的養老場所。

(1) 地位不同

官員在官場上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官場影響力都影響官員在退休以後選擇退休場所選擇的限制或者是條件。

比如說地位高的人可能就被皇帝挽留或者自己願意留在京城養老,地位低的人只能選擇告老還鄉,但大部分情況下,兩宋的朝廷還是比較尊重致仕官員自身的意願,不會強求於他們。

每一個朝代宰相的退休場所選擇都是極其重要的,有的皇帝會暗示讓宰相退休以後選擇離京城較遠的地方養老。

原因就是皇帝怕宰相退休以後影響到自己的統治,還有的皇帝就比較沒那麼極端,希望宰相退休以後能夠留在京城。

當然這也是一種很安全的做法,可以在自己的眼皮下觀察宰相退休後的生活,看看他有沒有謀逆造反之心,北宋的宋太宗就是這樣的人。

當時北宋有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宰相叫張齊賢,這個人爲北宋可以立下了汗馬功勞,首先是調解了皇帝和弟弟趙光義之間的矛盾。

其次是敢於上書直言勸諫,多次影響到皇帝的決策,再其次是還解決了部分社會民生矛盾,最後竟然還可以與遼兵進行對抗。

如此一個傳奇的人就要退休了,皇帝有諸多不捨的同時,就向這位宰相發出了邀請讓他留在京城養老,可張齊賢呢,卻執意選擇回鄉養老。

所以在他的堅持之下,宋太宗也就放了這位宰相回他的家鄉洛陽養老去了。由此可見,宋朝對於地位較高的官員的養老是比較重視的,而地位低的官員就可以直接選擇告老還鄉了。

(2) 經濟狀況不同

兩宋的養老體系都是很不錯的,每個月都會給予那些退休官員原本俸祿的一半作爲養老資金,這些作爲普通的養老金額是足夠的。

但是有些官員爲官多年,積蓄也攢了不少,就會在退休後大興土木,給自己建個滿意的園林建築,供自己養老,而有些官員就只能選擇在自己的老屋裏安度晚年了。

上面說到宰相張齊賢執意選擇回鄉養老,原因之一呢,就是想擺脫皇帝的監視,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舒服愜意一些。

原因之二呢,就是他想要修建一座非常豪華的原因,畢竟張齊賢身居宰相之位,經濟實力自然是不容小覷的,他回到洛陽之後首先就購買了唐朝名臣的私家園林,這已經是一筆極大的開銷了。

但是在此基礎之上,張齊賢還又僱人將這個園林又重新整改一番,讓這座園林更加符合自己的愛好,才最終在這養老,由此可見,有經濟實力的人對自己的養老場所是極爲挑剔又費心思的。

說了有經濟實力的官員,那就肯定有沒有經濟實力的人,其實在兩宋大部分的退休官員有錢的屈指可數,大部分都是比較普通的家庭,例如南宋的楊萬里,最後的養老場所就只是他的一間老屋。

經濟狀況的不同,決定了退休場所的富貴華麗與否,而地位的高低又決定了退休場所的選擇,所以兩宋的官員都是基於自己的能力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退休場所了,這是他們的退休生活之一。

3、 思想文化不同,文化生活有所不同

兩宋的官員退休以後也不是全都待在家中過普通人的生活,也不是向上面所說的放縱自己或繼續奉獻,而是開始追求自己的生活。

這是因爲這些優秀官員的思想文化的不同,每個人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文化生活的選擇也自然會有所不同。

有的退休官員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夠,就在退休以後,沒有工作的叨擾,就開始潛心讀書,這跟當時兩宋的國家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有文化的人就會高別人一等,並且"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話也並不是假的,這些官員就可以從書中獲取生活的道理,來使得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圓滿。

有的退休官員覺得自己的一生是個傳奇,就想要把自己的一生寫成一本書,流傳於後世,以供後世人的瞻仰膜拜,例如北宋的範鎮,他就將自己的官場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叫《東齋記事》。

有的人熱愛佛教或者道教,會將自己的退休生活全權圍繞佛教文化或道教文化展開。不同的退休官員,有自己的不同的追求。

思想文化的不同也就決定了他們文化生活的不同,但這才讓後世的人有機會去了解他們的退休文化生活是怎樣的。

4、 結語

古代的朝廷官員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退休,兩宋時期的官員退休年齡大概在七十歲左右,退休官員的養老場所會因退休官員的地位和經濟狀況會有所不同。

有經濟實力的官員會自己修建符合自己心意的園林建築,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舒暢,而沒有經濟實力的人也就只能回家養老,用一個老屋交代自己的一生。

退休官員的關注點的不同,也會影響退休官員社會活動的不同,有的官員就會選擇把酒話桑麻,不問官場事,有的官員就選擇奉獻自己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後都在爲朝廷奉獻。

而思想文化的不同,也會決定了退休官員文化生活的不同,有的官員專心讀書,有的官員寫自己的書,有的官員開始追求宗教。

總之,這些方方面面的生活就組成了兩宋時期退休官員的養老生活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