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邯鄲市臨漳縣發現了佛教造像遺蹟,其中有哪些文物呢?

邯鄲市臨漳縣發現了佛教造像遺蹟,其中有哪些文物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鄴城遺址東部,搶救發掘了一處佛教造像埋藏坑遺蹟,獲得一批重要的學術資料,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現場測量

佛教造像埋藏坑地點位於邯鄲市臨漳縣習文鄉北吳莊北地、漳河南堤北側的河灘內。這一地點位於已知東魏北齊都城鄴城遺址東城牆東側約3公里,即鄴城考古隊推測的東魏北齊鄴城外郭城內。鄴城考古隊近年一直致力於外郭城的尋找與研究,不斷髮現一些重要遺址,如南郭城區的趙彭城北朝佛寺塔基遺蹟、佛寺遺址等。2012年1月上旬,鄴城考古隊注意到北吳莊北漳河灘沙地內的一些跡象,決定先進行考古勘探,1月10日勘探後發現了佛教造像埋藏坑,鑑於該遺蹟的重要性,遂開始了搶救發掘。發掘期間正值春節,共歷時16天,1月25日田野考古工作全部結束。經勘探發掘初步判斷,鄴城遺址北吳莊佛像埋藏坑是一個專門埋藏佛教造像的不規則方形土坑。

邯鄲市臨漳縣發現了佛教造像遺蹟,其中有哪些文物呢?

發掘現場

發掘工作伊始,根據此次發掘工作的緊迫性和文物安全的嚴峻性,鄴城考古隊通過河北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彙報相關情況,補報搶救發掘執照的申請。並與臨漳縣文物旅遊局積極協同,立即向臨漳縣委進行了緊急通報,各部門都對鄴城考古隊工作高度重視,並給予了支持與指導。

邯鄲市臨漳縣發現了佛教造像遺蹟,其中有哪些文物呢? 第2張

埋藏坑出土遺物狀況

鄴城考古隊在北吳莊佛像埋藏坑的發掘工作,嚴格按照田野考古規範進行。首先在現場進行了RTK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全站儀布方,然後去除上部5米左右厚的流沙層。埋藏坑的坑口位於流沙層下,呈不規則的方形,邊長約3.3米,深1.5米左右。在逐層提取標本的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全程記錄發掘過程。每件出土標本的提取都進行統一編號,經過全站儀定點測量、原始狀況拍照、原始狀況錄像、專業人員提取、研究人員定名、保護性包裝及覈對裝箱等步驟。在文物保護專家的現場指導下,出土佛教造像均進行三層包裝,以最大限度保護文物表面的色彩、貼金等裝飾不受損失。第一層宣紙包裝用於平衡溼度,第二層氣泡塑料薄膜包裝用以防磨擦碰撞,第三層塑料薄膜用以密封。未編號的碎片均用自封袋整袋編號包裝;坑內所有泥土全部成袋收集,留待日後水洗、篩選。此次發掘共出土編號佛教造像2895件(塊),造像碎片78自封袋,達數千件。目前,出土文物暫時存放到臨漳縣某武裝警察駐地的庫房內,當地政府爲此撥出專款添置安裝遠紅外監測、視頻監測系統的安保設備,並配備公安幹警全天值守。考古隊也開始了緊張的整理工作。

此次發掘出土佛教造像數量衆多,根據發掘過程中的粗略統計,有題記的超過百件,絕大多數是漢白玉造像,少數爲青石造像。根據造像特徵、題記年代等初步認爲,這批佛教造像時代主要是東魏北齊時期,另有個別北魏時期青石造像,亦見到個別唐代風格造像。鄴城遺址北吳莊佛教造像的考古發現與發掘,是中國佛教考古最重要的收穫之一,出土佛教造像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其意義可簡要歸納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埋藏坑位於鄴南城外郭城區內,它的地層堆積、打破關係明確,造像時代特徵顯著,爲今後研究東魏北齊鄴城的都城制度、外郭城範圍、東郭城區時代沿革;爲中國古代歷史上滅佛運動和佛像痤埋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其二,編號佛教造像數量達到2895件(塊),其位置清晰準確,層位關係均有科學記錄。這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遺物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

其三,出土佛教造像工藝精湛、造型精美,類型多樣,題材豐富。多數爲背屏式造像,另有部分單體圓雕的佛和菩薩像。主要題材有釋迦像、阿彌陀像、彌勒像、釋迦多寶像、思惟太子像、觀音像、雙菩薩像等。多數造像保存有較好的彩繪和貼金痕跡。這些都充分顯示了北朝晚期鄴城作爲北方地區佛學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的歷史地位。

其四、這批佛教造像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和唐代,北魏晚期、東魏、北齊、唐代各時期紀年明確,時代前後銜接,爲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鄴城地區佛教造像的類型和題材提供了可靠的標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