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此人落榜六次,最後卻成了明朝著名科學家

此人落榜六次,最後卻成了明朝著名科學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部署推進全面實施製造強國的戰略。

無論環球風雲如何變幻,實業基礎和工匠精神纔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

四百多年前的明末內憂外患之際,從鄉野間走出一位失意文人,以執著而樸素的工匠精神,不僅推動了中國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還研發出了一種威力強勁的戰場殺器,冥冥中爲這個千瘡百孔的王朝又延續了十幾年的國祚。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奉新二宋

公元1615年,對於江西省奉新縣的宋家人而言,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

這一年是萬曆四十三年,乙卯科鄉試剛一發榜,奉新縣衙就快馬傳來捷報:全省一萬多名考生中,29歲的宋應星排名第三,他的大哥宋應升排名第六。

宋氏兄弟很快成了勵志典型,一時風頭無二,人稱“奉新二宋”,名副其實地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堪稱奉新學霸的宋氏兄弟,除了自身的努力,與家族的傳承也不無關係。

此人落榜六次,最後卻成了明朝著名科學家

宋應星的曾祖宋景,歷仕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曾在工部、吏部、兵部都擔任過尚書。

宋應星的祖父宋承慶聰慧過人,二十出頭就中了舉人,可惜25歲暴病身亡,留下個兒子宋國霖。

宋國霖沒能沒能延續祖上的優秀基因,考了幾十年也只混了個秀才,他有四個兒子,養家餬口都成了問題,更別說供兒子們讀書了,宋氏兄弟的學業,是在族叔開辦的民辦村小裏完成的。

宋應星自幼就展現出了超強的記憶力,傳聞他有過目不忘之才。除了諸子百家,他更喜歡涉獵天文、水利、醫學、農業、手工製造等專業的書籍,尤其是當時最新出版的鉅作《本草綱目》,對宋應星的內心造成了強烈的震撼。

他無法想象,這樣一部曠世奇書,竟然出自李時珍這個落第文人之手。

更令他無法預料的是,許多年後,這兩人命運幾乎如出一轍,只是生逢亂世的他,命運遠比萬曆年間的李時珍更爲落魄。

二、潦倒中年

公元1630年,距當年鄉試成名已經過去了15年,宋應星經歷了6次科舉,從意氣風發的小宋考成了拖家帶口的老宋,依然與功名無緣。

而且父親宋國霖也於前一年去世,家中尚有老母需要贍養,詩和遠方固然很誘人,但眼下最重要的,是一家人的生計。

大哥宋應升第二年被吏部選派爲桐鄉縣令,也算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於是宋應星便絕了科舉應試的心思,安心在家耕讀爲樂。

直到四年後他被人推薦,在離家數百里外的分宜縣謀了份教育考覈的差事。

這份年俸只有36石大米的臨時工,他一干就是4年,不過也正是這份勉強餬口的差事,讓他無需終日爲生計奔波,能抽出一些精力投入到興趣上來。

在宋應升任桐鄉縣令的那幾年,宋應星經常去探望,發現當地水稻的產量遠比家鄉的要高,他一番探究才明白,桐鄉的農民在育種、移栽、除草等環節已經實行了精細化操作。

爲了讓更多人受益,他隨後將這種方法記錄下來。

難得可貴的是,作爲一個文科生,宋應星的記載相當縝密嚴謹。比如他寫道:“凡秧田一畝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畝”,意指1畝秧苗,可以移栽25畝田,如此可以實現收益達最大化。

時至今日,江西的一些農村裏,還在沿襲這個比例。

對於宋應星而言,秧苗移栽不過是牛刀小試,真正硬核的,是下面這些逆天神技。

三、曠世奇書

種植紡織印染、製糖製鹽造船、榨油鍊銅鑄炮,對這些被正統人士視爲旁門左道的技術,宋應星卻玩得爐火純青。

明末榨油純靠手工,不同的油料產量也不同,因爲缺乏數據,造成了人力與物力的極大浪費。經過多次試驗後,宋應星一五一十地記錄下各種油料的產油率:“凡胡麻與蓖麻子、樟樹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菜旅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臺子每石得三十斤……”,諸如此類的記載,很快成爲油坊工人爛熟於心的數據。

遇到旱年,宋應星收集田裏存活的稻穀種子,將它們種到高處的旱田裏。他發現這些穀子長成的稻穀生命力相當頑強,無異於得到了一個新物種。在培育蠶種時,他將白色的雄蛾和黃色的雌蛾交配,經過產卵、養育,最後結出了褐色的蠶繭。

此人落榜六次,最後卻成了明朝著名科學家 第2張

這樣的成果在當時被當作奇聞,卻漂洋過海成就了兩百多年後的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就直接將宋應星的發現引用爲物種變異的重要證據。

沒有元素週期表的年代,宋應星就發現了有色金屬的分子結構差異,他利用銀的活性提煉金子的純度:先將金塊打成薄片剪短,每片用泥土包裹,將其置於火中熔化;隨後用銀汁澆在泥殼上,金汁立刻就流出來。

因爲金銀密度不同,提煉後金子純度很高。而那些滲入泥裏的銀汁也沒有被浪費,用鉛汁澆在泥上,高純度的銀子又出來了。

這波出神入化的操作,等西方人研究明白,已經是一百多年後的事情了。

宋應星前後用了八年時間,將這些紛雜的技藝彙總、編輯。爲將這部嘔心瀝血而成的著作刊印成冊,他一度節衣縮食,又從大哥那裏借了些錢,這纔等到了第一部書稿問世。

面對散發着墨香的樣書,宋應星感慨不已,他以“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之意,將這部書命名爲《天工開物》。

但遺憾的是,這部被譽爲“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刊印後卻未見波瀾。

原來晚明風氣淫奢,市面上暢銷的多是《金瓶梅》這類世情小說,《天工開物》除了一堆數據,還充斥着大量的手繪工程原理圖,與行業相關的人多是不識字的民工,那些文人士子怎麼會對這類書籍感興趣?

沒有打字機的年代,印書是一件很燒錢的活動,就在宋應星爲難以收回成本而發愁時,幸運之神意外地降臨到他身上。

四、國士無雙

公元1638年,勤勉的宋應星由於在任期考覈內成績優異,被破例提拔爲福建汀州推官。這是個八品的刑獄職務,宋應星赴任時,已經52歲了。

宋應星到任後發現汀州監獄裏關押着大量的迫於生計做了海盜的農民,經過一番教育後,他將這些人全部釋放了。

上司爲此痛罵宋應星姑息養奸。而且宋應星受不了官場裏的潛規則,只得辭官回鄉。

他不知道的是,在北方邊境,他的《天工開物》在戰場上突放了一次異彩,挽救了瀕臨死亡的大明王朝。

河北晉州的守將陳鴻緒,被後金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抱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思,他打開《天工開物》,在裏面找到了火器鑄造的技藝,很快研製出了一款大殺器:“萬人敵”,此物一出,頓時迫使後金改變了進軍路線,減輕了京城防務的壓力。

這款萬人敵的殺傷力雖然不能和紅衣大炮相提並論,但由於簡易輕便,後來被廣泛地應用於明軍,成爲最有效的抗清神器。

公元1643年,宋應星再度被啓用,出任亳州知府,這次的官職是爲前所未有的五品,只是當兩鬢斑白的宋應星趕往亳州時,連府衙都被亂軍炸成了斷壁殘垣。

山河破碎之際,他只得提交辭呈,還沒等到朝廷的批覆下來,首先傳來的,是崇禎皇帝自縊煤山的噩耗。

到了公元1646年,大哥宋應升服毒殉國,揹負國恨家仇的宋應星,從此隱居鄉野,直到80歲臨終時,還不忘告誡兒孫:“後世子孫不得入仕!”。

由於宋應星在《天工開物》裏將清朝斥爲“北虜“,這部奇書從順治開始就被封禁,到了乾隆編修《四庫全書》時,這部書被視作忤逆之作不予收錄。後人現在看到最早的範本,還是源自日本。

值得欣慰的是,在宋應星的家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紀念館,現在已經是江西省著名的科普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那些身體力行地推社會發展的人,任由星移斗轉,而他們終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