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大明鎮守邊關的女子:三娘子的一生有多傳奇?

爲大明鎮守邊關的女子:三娘子的一生有多傳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青霜邊城草,梨花冷不銷

大明萬曆年,塞外,在巍峨起伏的大青山下,聳立起了一座古老的城,它北部是廣袤豐美的草原,南臨波濤滾滾的黃河水,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樣式修建的,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鑾殿。它是由蒙古人建造的,大明朝政府賜名爲歸化城。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還沒有一座像樣的城。這座規模較大的城池,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輝映下,顯露着一派蒼鬱生機。儘管明政府給它賜了名,但是當地蒙古族人民還給她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呼和浩特,意爲“青色的城”。

在蒙古族的歷史上,曾經涌現出許多叱吒風雲的巾幗英雄,三娘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她不僅是民族和平的使者,也是這座城市的最初締造者。所以,時至今日,還有人把呼和浩特親切地稱爲三娘子城。這是這個城市最原始、最美麗的名字。

三娘子,史稱“鍾金哈屯”還有其它稱呼,但一般稱爲鍾金夫人,“哈屯”就是夫人的意思,她是蒙古俺答汗的第三哈屯,故在明清蒙古歷史漢籍中把她稱作“三娘子”,也稱“克兔哈屯”或“也兒克兔哈屯”。

所謂“也兒克兔哈屯”者系源自蒙古語,意爲有權力的夫人之音譯。她是所謂“黃金家族”後裔,出身高貴,天生麗質、聰慧過人,嫁與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領俺答汗爲妻,由於三娘子“幼穎捷、善番書”,“黯而媚,善騎射”,且又能文能武、胸襟開闊、通達事務,因此深受俺答汗寵愛,甚至是“事無鉅細,鹹聽取裁”。

她手握兵權,一生輔佐三位首領,守邊保塞,衆人畏服,爲維護明朝和蒙古邊境的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於64歲時辭世,得知她辭世的消息後,已經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破例早朝,派遣使者到蒙古致祭,並給予其賜祭七罈的隆重祭禮,並敕封爲一品忠順夫人。

爲大明鎮守邊關的女子:三娘子的一生有多傳奇?

她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但對明王朝來說,是值得尊敬的一生;而對一般大明的草民百姓來說,又是亂七八糟的一生。但這不是她本人的問題,而是她所處民族的民俗習慣使之然,只是我們站在大漢民族的角度,對她的一生有不同的解讀而已。

說她一生輔佐了三位首領,這是一種隱晦的說法,實際上是她嫁給了蒙古大汗的祖孫三代。這在我們漢人來看,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亂倫之行,完全地不可想象哈,但是,這卻是緣自他們的習俗,在他們看來,這是很自然,很應該的事情,不這樣做反而纔是沒道理。

這種婚姻叫“蒸報婚”,也叫“轉房制”或“收繼制”。所謂“蒸”是指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庶母;而“報”是指兄、叔死後,弟弟或侄兒可以娶寡嫂或嬸母。

這其實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婚姻制度,起源於奴隸制社會,目的是爲了保護宗族財產,曾經是符合上層社會道德規範的制度與習俗。但在地主階級的封建制確立以後,漸被視爲“亂倫”的淫行,不再具有合法性和普遍性了。但是,漢族周邊的少數民族,至清入關前仍然實行這一婚俗。

比如那大名鼎鼎的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當了小老婆,呼韓邪死,依俗須嫁給單于閼氏之子爲妻,即子妻庶母。她鬧着要回來,但漢成帝不允,成帝勒令其從胡俗,沒辦法,只能從命。所以,這三娘子嫁俺答汗祖孫三人,也符合胡俗。

俺答汗即“黃金家族之可汗”的意思,他是成吉思汗十七世孫,該部於明朝嘉靖年間崛起,最初遊牧於豐州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後逐漸強盛,迫使草原霸主察哈爾部遠徙遼東,遂成右翼蒙古之首,其控制範圍東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鄰長城。

三娘子的一生很是傳奇,她貌美如花,20歲時被已64歲的蒙古俺答汗看上,不顧她已許了其孫兒把漢那吉的事實,強行納入帳中,上演了一出蒙古版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直氣得那孫兒直接投靠了明朝。而此時,這俺答汗正在率數萬蒙古騎兵猛攻明朝的邊境重鎮大同。於是,爺孫爭女人,這成了大明的一個重大外交事件。

俺答汗於是嚮明王朝要求引渡把漢那吉,當時大明朝廷的首輔張居正覺得可以利用把漢那吉說服蒙古俺答汗歸順,於是假意先接納把漢那吉,封給其官爵,在國際社會造成輿論優勢,再派使者和俺答汗談判。

最後,明朝送還了把漢那吉,與蒙古達成了停戰協議,並應俺達汗的請求開放了一些邊關集市,促進了雙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俺答汗娶了三娘子後,對其非常寵愛,特撥一萬精兵作爲三娘子的私人武裝,以防止部族首領作亂迫害。三娘子知書達理,又崇尚和平,協助俺答汗與明朝議和,並促成了雙方邊境開放集市,爲蒙古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明朝爲了表示對俺答汗的尊重,特封其爲順義王,封三娘子爲忠順夫人。

三娘子32歲時,俺答汗去世,由他同原配生的長子黃臺吉繼承汗位。依照蒙古習俗,黃臺吉要強納依舊美豔的庶母三娘子爲妻。但由於三娘子對漢文化的嚮往和浸潤,加上她也實在看不起這黃臺吉,於是斷然拒絕,率領自己的一萬親兵出走,從而成了蒙古部落的分裂。

明朝得到報告後,深悉“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於是,特派遣兵部尚書鄭洛爲使者,找到三娘子,曉以大義,說服三娘子接受和黃臺吉的婚姻,穩定了局勢。

黃臺吉是個典型的公子哥兒,他成天就是沉迷於紙迷金醉的奢華生活,對政事全然地不管不顧,後來竟將所有的事務交由三娘子來處理。沒幾年便被一堆的美女淘空了身子,找他親爹去了。

這時的三娘子37歲,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黃臺吉兒子扯力克繼承了汗位,三娘子則帶着自己的親兵另外築城居住,實際上算是分家了。但是明朝卻並不承認那扯力克的汗位,因爲明朝廷知道,真正掌握大權,在部落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是三娘子。

唯恐分裂會造成政局動盪,最後導致雙方兵戎相見,於是,“睿智”的大明朝又派出使團,半威脅半利誘的要三娘子嫁與扯力克爲妻。而這新上任的扯力克也擔心汗位不穩,也樂得娶三娘子爲妻,並在明朝使者的見證下同帳而居,履行了正式婚姻手續。從而造就了三娘子嫁祖孫三代的活報劇。

三娘子在爺爺輩的俺答汗時就致力於漢蒙和平,及至手握兵權後也從不對明邊境進行掠奪,曾經有兩位首領違背和平協議,帶兵到明朝境內搶劫。大明邊關將領得知後,下令關閉了邊境集市。三娘子聞悉後,首先向明朝道歉,親自帶兵圍剿,平息了戰端。最後在三娘子的一力斡旋下,雙方又重新開啓了邊關,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三娘子畢生致力於維護蒙漢民族團結,深受後人愛戴。而在蒙漢關係史中,三娘子確實佔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她也會親自主持貢事,有時率部入貢。她也對邊市貿易十分注重,常去巡視主持,並同歷任宣大總督和宣撫府巡撫都保持了密切的關係。

三娘子她曾多次拜訪先任巡撫、後來升任總督的吳兌老先生。並通過吳老先生結識了明朝大才子徐渭,這徐文長是明文人中最傲氣之人,世上沒幾人是能入他法眼的,但他對三娘子卻讚不絕口,專爲其寫詩六首,以示欽羨之情,其中一詩云:“漢軍爭看繡裲襠,十萬彎弧一女郎。喚起木蘭親與較,看他用箭是誰長。”將其比作花木蘭,可見其佩服的程度有高。

爲大明鎮守邊關的女子:三娘子的一生有多傳奇? 第2張

明宣大總督塗宗浚在給朝廷的上疏中,曾概括了時人對三娘子的評價:“歷年久得上下心,既受忠順夫人命,益挾天子寵,靈躍諸部,諸部鹹奉如女主。”《明史》更讚譽三娘子“主兵柄,爲中國守邊保塞。”其功勞巨大,超過千萬將士。三娘子還曾經明確嚮明朝表示“子孫暨部族世世爲天子守邊”。

在三娘子掌控北部草原的時代,明蒙邊界安定祥和的形態一直持續了四十餘年,長城內外一派和諧,歡天喜地。“華夷得所,中外兩安”。

她畢生堅持與明朝通好,促進了蒙漢人民的經濟交流,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她受到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愛戴。爲發展和維護蒙古族和漢族的友好關係,促進蒙古地區的社會發展與進步,維護祖國的統一,作出了突出的歷史貢獻。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今天,當我們站在這綠草茵茵,一望無際的莽莽草原上,內心在涌動肆意暢快的同時,這古老的歌聲便會從天際飄來,裏面隱隱地似乎閃現着三娘子那策馬紅妝的靚麗身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