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天子守邊關:明成祖朱棣五次親征大漠

天子守邊關:明成祖朱棣五次親征大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當了皇帝后的朱棣,多次派使臣前往韃靼和瓦刺兩個部落招降,結果使臣一去不復返,有去無回,顯而易見是羞辱朱棣,被激怒的朱棣決定還以顏色。

  大明開國後,元順帝倉皇逃往漠北。由於此時的順帝已形似流寇,再也無暇顧及朝政,蒙古貴族隨之四分五裂,東部稱韃靼。西面爲瓦刺。瓦刺部不但經常南下騷擾邊關百姓,即對韃靼部也毫不手軟。韃靼頭目本雅失裏及太師阿魯臺也非善類,時時進犯雁北及遼東地區。時爲燕工的朱棣曾多次親征漠北,但韃靼和瓦刺人似乎有意捉弄朱棣,兵進則退,兵退則進,讓朱棣空對茫茫大漠徒喚無奈。

天子守邊關:明成祖朱棣五次親征大漠

網絡配圖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七月,朱棣命淇國公丘福爲徵北大將軍,武城侯王聰爲左副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出塞征討。由於丘福臨陣失誤,王聰等一干名將全部命喪荒漠,十萬大軍不戰而潰。

  首戰失利,朱棣決定御駕親征。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德勝門外刀光爍爍,戰旗獵獵。鏗鏘於天的鑼號聲中,朱棣御鞭指處,五十萬大軍潮水般涌向北方。三月,北征大軍出古北口,一路鼓譟着殺奔漠北深處。

  五月初,大軍進入克魯倫河流域。先頭部隊俘獲了一名本雅失裏手下的士兵,得知其主力部隊屯駐於烏爾匝河畔。朱棣當機立斷,命騎兵部隊快速迫擊,但本雅失裏聞訊後早已逃之夭夭。

  朱棣揮旗猛迫,終於在額爾古納河地區與韃靼部隊狹路相逢。一場混戰過後,本雅失裏僅率七騎逃生。

  六月,朱棣回師路經飛雲壑,又與阿魯臺部正面相遇。朱棣奮起神威,手持丈八蛇矛率先沖人敵陣,阿魯臺大叫一聲,一頭栽到馬下。幸虧左右捨身相救,阿舟臺方始脫身。

  第一次親征勝利凱旋後,朱棣下令在擒胡山勒石紀功。煊示天朝帝國神威:“渤海爲鐔。天山爲鍔。一掃胡塵,永靖沙漠!”

  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第二次御駕親征,在土刺河大獲全勝。然而瓦刺戰敗,韃靼卻又強盛起來,不僅停止進貢,而且侵邊掠奪不已。爲了徹底征服韃靼,朱棣決定第三次親征漠北。這一年的七月,當朱棣統率大軍殺進胡原時,阿魯臺惶惶如喪家之犬,順北部方向狂竄不止。因兀良哈曾叛附阿魯臺,朱棣又揮師東進,大敗兀良哈於屈裂兒河等地。

天子守邊關:明成祖朱棣五次親征大漠 第2張

網絡配圖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七月,阿魯臺聚衆飲馬河準備進犯大同、寧夏。朱棣聞奏,第四次親征韃靼。大軍行進途中,聞報阿魯臺已爲瓦刺順寧王脫歡等所敗。於是班師回朝。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守邊將軍飛馬急報:阿魯臺襲擾大同。朱棣以六十五歲高齡第五次親征漠北。出征前,朱棣從各處徵調六十萬大軍,分別在北京、宣化集結,發誓要活捉阿魯臺,徹底蕩平韃靼的老窩!

  大軍行至答蘭納木兒河流城時,但見荒野連天。杳無人影。朱棣下令在周圍三百公里範圍內搜索,仍然一無所獲。七月。在一路損兵折將,不見阿魯臺蹤影的情勢下,朱棣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途經清水源時,朱棣發現路旁橫直着一方高達數!丈的巨石,心中大喜,令大學士楊榮、金幼孜等將這次親征的偉大功績刻石造碑,激勵後世子孫。

  七月十八日,當朱棣行進到一個叫愉木川的地方時,死神突然降臨。朱棣象徵性地掙扎了一會兒,駕鶴西遊了。

  皇上驟崩,六師在外,漢、趙二王又久懷異志。面對如此險象萬端的危局,英國公張輔決定祕不發喪,並派楊榮等人火速通報太子,金幼孜等御前照應,每日行禮進膳依舊。

  就在朱棣死去的當夜,楊榮等人悄無聲息地離開大軍,晝夜兼程奔赴北京,終於在八月初二日將遺詔呈送太子。高熾聞此凶訊,強忍一腔悲慟,緊急召見吏部尚書蹇義、大學士楊士奇及禮部尚書呂震等,密議京城防守及喪葬事宜。

天子守邊關:明成祖朱棣五次親征大漠 第3張

網絡配圖

  由於京城周邊的精銳部隊全部隨皇帝北征,護衛京城的兵力全部加起來也就幾千人馬。爲了確保皇權的順利更迭以及京城的安全,高熾下令隨軍北征的寧陽侯陳懋、陽武侯薛祿率所屬騎兵火速趕回京城佈防。又命宦官王景弘奔赴南京鎮守。一切佈置完畢,才命皇太孫瞻基赴開平迎喪。

  朱瞻基趕赴軍中時,已是八月初七日,直到此時,朱棣駕崩的消息才正式予以公開,軍中開始發喪。九口,靈樞途經八達嶺、居庸關,文武百官和軍民列隊哭迎。

  明成祖朱棣駕鶴西去,這又是朱棣最後一次通過素稱北門鎖鑰的雄關。十二月十九日,朱棣的棺槨安放於空洞恢宏的長陵地宮,終於入土爲安,躺進了自己一手描繪的仙境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