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江南才子”文徵明:終其一生致力於書畫

“江南才子”文徵明:終其一生致力於書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在書法史上還是繪畫史上,文徵明都堪稱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巨匠。其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通,如此全面且成就高深,縱觀歷史恐唯有趙孟頫一人可比。特別是在“文人畫”發展史上,文徵明更是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人。因曾任翰林院待詔,故人又稱文待詔。齋號有停雲館、悟言室、玉蘭堂等。明代“吳門畫派”領軍人物,與沈周並稱“沈文”,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明四家”。父文林中進士任地方官吏,文徵明幼時略顯遲鈍,“八、九歲語猶不甚了了”,父不以爲然,“兒幸晚成,無害也。”併爲其請了最好的老師。文師吳寬,畫習沈周,書學李應禎,此三人皆一代名流,文徵明從師於他們,在詩文書畫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中,從26歲起至53歲居然十考不中,最終憑推薦才入京授翰林院待詔,編修國史。因不滿於官場的黑暗與閒職的無聊,三年後乞職南歸故里,從此專心於書畫,名聲大起,四方持金求者紛至,然孤芳高潔,不肯爲藩王、宦官、外國使節作畫。晚年書畫自娛,筆墨爲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終年90歲。

文徵明的求仕之途可以說是非常坎坷的。出生於官宦之家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但“十試有司,每試輒斥”,直至50多歲方以推薦身份謀得一翰林院待詔的閒職小官,實在是鬱郁不得志。進入官場後看到宮廷紛爭,官場險惡,遂萌生去意,故不滿3年就藉故辭職還家,此時他頓悟到多年所謀求的仕途之道並不是他的真正歸宿。王世貞《文先生傳》雲:“先生歸,杜門不復與世事,以翰墨自娛。”至此他拋棄一切雜念,書畫成爲他晚年的最大樂趣與追求。

文徵明終其一生埋頭致力於書畫,至80多歲還能寫一手工工整整的蠅頭小楷,着實下了一番苦功。文徵明的繪畫成就極大,他不僅是“吳門畫派”的旗手,一代宗師,門人衆多,對明清兩代的繪畫也影響巨大,“文風”所及達400年之久。在書法上,他的“文體”行書既俊邁銳利而又不失灑脫秀麗,有鳳舞瓊花之姿,風靡天下。在書法史與畫史上,文徵明均佔有重要的位置。

“江南才子”文徵明:終其一生致力於書畫

文徵明 永錫難老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在繪畫上文徵明雖然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但歷來公認與評價最高的當屬山水。文徵明19歲開始學畫,26歲拜一代大家沈周爲師,毫無疑問受沈周畫風的影響甚大。但其山水畫並不侷限於沈周,而上溯宋元兩代,從米芾、趙伯駒、王蒙諸家中汲取了很多養分。他的山水畫同沈周一樣在用筆及風貌上大體分“細筆”與“粗筆”兩種,但沈周以雄健粗獷的粗筆着稱,文徵明則以細密典雅的細筆稱勝,這一點他們又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傳世的文徵明山水畫有青綠山水、細筆本色畫、粗筆山水、仿古山水等風格,反映出其轉益多師、面目衆多的特色。

細筆山水最能代表文徵明自己的山水畫面貌,是他的本色畫。他雖然師從沈周,卻並未受沈周雄強剛健、粗獷張揚的畫風所籠罩,反而偏愛秀麗、細潤、雅緻一路的山水,這與他獨特的審美有很大關係。文徵明深受儒家傳統文化與思想影響,主張繪畫貴在“溫厚平和”,剛柔有度,推崇精工、秀潤、清麗、含蓄,在繪畫上他有自己明確的取捨與追求。他喜愛沈周早期作品,認爲用筆精工,不似晚年粗株大葉,草草而成,並多加效法。此外,趙孟頫繪畫的古意,王蒙結構的繁密都被文徵明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畫中,同時一改“元四家”重筆墨而輕設色的短處,格外注重色的運用,最終形成自己用筆精細、設色淡雅、構圖縝密、意境清幽的山水畫風格。

他的細筆山水代表作如《真賞齋圖》(上海博物館藏)、《惠山茶會圖》(北京故宮藏)、《東園圖》(北京故宮藏)、《影翠軒圖》(臺北故宮藏),用筆精緻,色墨相得益彰,書卷氣很濃,古意盎然。他的山水畫大多描繪文人雅聚之景,將人物與山水有機結合起來,突出表現一種文人超然物外的境界與風骨,這是文徵明山水畫的一大特色。

文徵明的粗筆山水畫師法沈周,然蒼勁渾厚之餘而不失溫潤,粗而不怪,簡而不率,筆墨沒有乾枯狂燥之弊,並運用許多書法的用筆來勾皴點染,表現力豐富,節奏感很強,抒寫性甚濃。他的粗筆山水以水墨居多,也有設色。代表作有《石湖圖》(蘇州博物館藏)、《遊玄墓詩畫圖》(臺北故宮藏)、《人日詩畫圖》(上海博物館藏)、《春山煙樹圖》(臺北故宮藏)、《桃源問津圖》(遼寧博物館藏)等。這些山水看似信筆而成,但細加端詳又格外嚴謹,絕無流俗之筆,此爲文徵明粗筆山水畫高超過人之處。此外,他還有一些介於粗細之間的山水,如《滸溪草堂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綠蔭草堂圖》(臺北故宮藏)、《林榭煎茶圖》(天津博物館藏),工寫結合,粗細兼顧,筆墨收放自如,將兩種風格有機地融爲一體。

在青綠山水上文徵明也造詣頗深,極有建樹。代表作有《飛嵐疊圖》(臺北故宮藏)、《春深高樹圖》(上海博物館藏)、《仿趙伯驌後赤壁賦圖》(臺北故宮藏)等。文徵明的仿古山水雖數量不多,但從中不難看出他對歷代名家多有涉獵,對傳統下了一番苦功。代表作有北京故宮《仿米雲山圖》、天津博物館《仿米雲煙圖》和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古木蒼煙圖》。

文徵明人物畫真跡傳世甚爲罕見,目前已知的兩件爲《湘君湘夫人圖》(北京故宮藏)和《老子像》(廣東省博物館藏)。他的人物畫直越元明而遠師東晉顧愷之與宋李公麟,在風神上與顧愷之更近。他的人物畫不畫任何配景,更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與精神,反映了文徵明的美學思想。清惲壽平評其“古法俱在”,十分恰當。文徵明的人物畫崇尚出塵之度,在他的許多山水人物中也有所體現。他的人物畫並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似,而追求內在的神韻,格調高雅,少有人企及。

在花鳥畫上文徵明也有傑出貢獻,自成一派。他的設色花卉師從沈周,但工寫結合,設色雅麗,有自己的特色。如藏於臺北故宮的《桃花圖》,桃花精巧工細,葉的陰陽向背表現淋漓,樹的勾皴與枝的穿插十分講究,寫意而不失法度。藏於臺北故宮的《秋葵圖》是其墨筆畫佳作。文徵明尤以畫蘭竹最負盛名,對後世影響極大。他畫蘭取趙孟堅的繁與鄭思肖的簡,合二爲一,並糅以自己高超的書法線條,通過變化莫測的提按,將蘭草的飄逸、婀娜、剛柔、翻卷表現得十分傳神,迎風絕塵,滿紙幽香,令人驚歎。他的竹也與前人不同,銳利勁挺,不求其秀,人稱“喜氣寫蘭,怒氣寫竹”。其蘭竹代表作有《漪蘭竹石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文徵明的書法以功力卓絕見長,成就主要體現在精絕的小楷與瀟灑的行書上。其小楷宗二王、歐陽詢、智永,法度森嚴,如《歸去來兮辭》(北京故宮藏)。行書融晉、唐、宋名家於一體,端莊而不失風流,遒勁而舒徐有餘,剛柔相兼,自成一家。陶宗儀贊其:“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澗。”如北京故宮藏《西苑詩》。晚年大字習黃庭堅,放縱擺宕,骨韻兼得,如蘇州博物館藏《三絕書畫》手卷。一生不喜作草書,非不能作,但更偏愛工整一路的書體,這與他自身的性情有關。文徵明的書法總體上追求平正灑脫,不以險求勝。他的書法對繪畫影響很大,“以書入畫”使其畫中的線條十分精緻耐看。

文徵明的行書成就極高,與他同時代的大書法家祝允明、王寵、陳道復多熱衷草書,行書遠遜於文徵明。其書法繼承了趙孟頫以二王爲宗的血脈,既遒勁又妍美,在書法史上有重要地位。由於文徵明在書畫上成就傑出,影響巨大,聲望非凡,故其書畫歷來多有僞造。其在世時贗品便已滿天下,寸圖纔出,千臨百摹,家藏市售,真贗縱橫。許多高仿出自晚輩、門人之手,市井作坊之僞往往不堪入目。明王世貞當時便提出:“真跡十不有二”之說。目前國內博物館藏其書畫也不乏贗品。隨着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興盛,其書畫僞作屢屢現身,特別是近一兩年呈日漸增多之勢,有些還拍出了不俗的價格,令人驚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