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七國的文字有何差異?

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七國的文字有何差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秦始皇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歷史上,秦王掃六合,統一天下的事蹟那是代代流傳,廣爲稱頌。而秦王這一偉大的功績也爲中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書曾記載,在秦王掃六合之前,七國的文化差異很大,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再晚幾年統一中原,文字貨幣的統一將會困難許多許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統一之前,七國的差距究竟已經到了何種地步了吧!

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七國的文字有何差異?

說到七國的差異,就不得不說一說文字的起源。在遠古時代,首先出現的其實是結繩記事法。但由於後來繩子上打的結太多了,導致根本記不住繩子上的每個結代表什麼意義。於是此時一位名叫“倉頡”的人開始思考如何能將一件事情敘述出來。於是中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便誕生了。之後的演變順序便是熟悉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以及草書”。而在秦朝統一之前,這些文字大多是從金文發展過來的。按理說,既然都是互相挨着的諸侯國,那文字總體差別應該不大。的確如此,由於都是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因此各國之間的漢字或多或少都有幾分相似,並且在史書記載中也暗示過各諸侯國之間都經常互通有無,例如小學課本上的《晏子使楚》便是在春秋時期的事情,只不過當時還是五霸,再比如當時秦王對韓國貴族韓非子的著作《韓非子》愛不釋手,徹夜閱讀並評價“若能見到此人,我死而無憾”,還有蘇秦,張儀周遊列國等等記錄,都可以說明當時國家之間的文字其實是互相相通的。

但即便如此相似,由於春秋戰國文思哲學方面的突出表現,文化思想呈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再加上當時的諸侯國雖然彼此串門,但本質上還都是互相高度獨立,自成一體的。因此,各國之間文字出現細微差異也算是一大正常現象。

爲了能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加強國家的統一,更是爲了能鞏固自己的權力,秦始皇才下定決心要徹底消除文化上的差異。他命令丞相李斯等人統一規定,將筆畫規整,字跡方正清晰的小篆作爲全國統一的標準。這樣的話,下旨及上書,各地域之間的交流都沒有了障礙。這不僅在治國,凝聚人心上有了大大的改善,更是促進了文化交流與發展,在文學方面也是有顯著的功效,以此爲契機的大書法家也不在少數。

不過,畢竟是舊習難改,據史料記載,秦統一後其他貨幣,度量衡,新政等各方面的統一和頒佈都沒遇到什麼問題,進展可以說是十分順利。唯獨是文字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有許多人仍舊沿襲統一之前六國的寫字習慣。一直到西漢時期,此前在六國時期長大的人都漸漸逝去,文字才真正得到了統一。

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七國的文字有何差異? 第2張

總之,秦始皇統一文字並不是因爲在掃六合之前七國文化差異太大,而是爲了更方便於自己的管理。六國文字是在繼甲骨文,金文之後的各自由各自國家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文字。這些文字在六國之間雖有差異但卻並不影響他們之間交流訪問,更不能阻擋周遊列國傳播思想的精英們。而在秦國統一之後,由於國家治理等原因,秦始皇頒佈了好幾次統一文字的號召,雖然不盡人意,但在之後一段時間裏,漢字統一這個大任還是得以完成,實現了全國統一的圓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