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託合齊會飲案”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爲由,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但是在此之後,局勢也在朝着康熙皇帝不希望看到的方向迅速推進。

一方面,面對虛懸的儲君之位,衆位康熙的皇子們表現出了強烈的覬覦之心,特別是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等人,表現甚是活躍,甚至有了想要至太子胤扔於死地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此時的朝臣之中,支持八阿哥胤禩成爲新太子的呼聲不斷高漲,朝堂輿論呈現出了一邊倒的趨勢,這無疑給了康熙巨大的壓力,並且對於康熙皇帝本人的皇權威信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所以,儘管朝堂之上反對的聲音已然是此起彼伏,但是康熙還是選擇了一意孤行,並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也就是第一次廢黜胤礽的一百多天後,重新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此時的康熙所要面對的又是極度的失望,不僅是朝中大部分的朝臣依然不管不顧的支持八阿哥胤禩,堅決抵制並且極力反對太子胤礽,與此同時,就連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所行所言更加的不堪,可以說是在自我“作死”的道路上欲走越遠。面對如此情形,以八阿哥胤禩爲首的“八爺黨”,也開始對“太子黨”勢力發起了反攻。

終於,伴隨着“託合齊會飲案”的爆發,已經對胤礽忍無可忍的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將其皇太子之位廢黜,胤礽就此退出了政治舞臺。

而作爲這場“會議案”事件的重要參與者和組織者,託合齊等人也爲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安郡王馬爾渾的去世,成爲整個事件的重要轉折。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一月,安郡王馬爾渾去世了。

說到這個馬爾渾,知道的人並不太多,但是他的父親卻是非常的有名,這便是在順治、康熙兩朝做出極大貢獻,並且還曾經一度被順治皇帝列爲自己接班人的安親王嶽樂。而馬爾渾的祖父、也就是嶽樂的父親,又系努爾哈赤的第七子、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由此可見當時的馬爾渾也算是有着一定背景和威望的宗室成員。

於是,出於對安親王嶽樂家族世系的重視,康熙皇帝專門下旨,對馬爾渾以高規格的禮儀進行下葬治喪,同時頒佈服喪期間的種種禁令,其中就包括了“禁酒令”和“禁宴令”。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在此時,馬爾渾的弟弟景熙卻向康熙揭發,步軍統領託合齊父子公然違抗康熙皇帝的禁令,一連數日“聚衆會飲”。

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兩個問題:

其一,景熙爲什麼要如此認真的向康熙皇帝檢舉託合齊等人,難道真的只是爲自己死去的哥哥抱不平麼?

其二,託合齊等人真的就那麼控制不住,非要馬爾渾的喪期這幾天聚衆飲酒,舉杯換盞麼?

而當我們把景熙和託合齊兩人的背景關係分析清楚的時候,這兩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景熙,以及他所在的安親王嶽樂家族,在這一時期是堅定的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八阿哥胤禩大婚,正式迎娶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爲自己的嫡福晉,而這位郭絡羅氏,也是馬爾渾、景熙等人的外甥女。

正是由於這樣的結有姻親的關係,使得出身極爲卑賤的八阿哥胤禩得到了門第非常高貴的安親王家族世襲的支持,而包括安親王嶽樂以及他的幾個兒子,包括馬爾渾、景熙以及吳爾佔等人,皆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邊。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5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託合齊則是太子黨的重要成員。

其實,託合齊與安親王嶽樂家族是頗有淵源的,託合齊原本是安親王嶽樂府上的包衣,後其家族被轉爲內務府包衣,正式成爲“根正苗紅的皇家奴才”。

後來,託合齊的妹妹萬流哈氏嫁給了康熙,併爲康熙生下了皇十二子胤祹,其與康熙皇帝的關係更進了一步,同時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並且也得到了當時主管內務府的太子胤礽的賞識,於是在四十一年(1702年)託合齊開始擔任步軍統領一職。

而在這之後,託合齊與太子胤礽的關係日趨緊密,進而成爲了胤礽的重要黨羽。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6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當理清了這一層的關係後不難發現,景熙與託合齊之間,是既有政治利益衝突的“公仇”,也有着“曾經主僕”之間的“私怨”。

但是從景熙的角度來說,其告發託合齊歸根結底還是爲了扶持八阿哥胤禩,同時對太子胤礽的黨羽勢力進行打擊。

而對於託合齊而言,似乎對於自己“政敵”的去世,他表現出一定的興奮和開心,也是情有可原的,特別是在當時雙方勢力劍拔弩張的時刻,確實有着應該“慶祝”的理由。

起初的時候,康熙皇帝也僅僅將託合齊等人的會飲定義爲是滿洲人善食酒肉、無法控制,在加上雙方的矛盾並非一天兩天,朝堂上是衆人皆知的,康熙也準備就此結案,並未準備從重處分。

可是,景熙對此確實不依不饒,堅持讓康熙皇帝徹查此事,然而康熙經過徹查後卻驚訝的發現,看似平常的會飲,卻隱藏着一個巨大的“陰謀”。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7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表面上的“會飲”,其實質卻是“緣結朋黨”。

經過調查康熙發現,參與“會飲”的人員多達二十餘人,除了託合齊父子,朝中多位重臣參與其中,最爲關鍵的人物就包括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都統鄂繕等人。

面對這樣一份名單,康熙皇帝可以說是非常的驚訝,甚至可以說是極度的惶恐,原因就在於這些人個個都不是“善茬”。

託合齊,步軍統領,官職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又稱九門提督。他手中掌管兩萬兵馬,負責京城九門以及皇宮的衛戍,統領着京城內戰力最強,規模最爲龐大的一支武裝力量。這個職務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城衛戍部隊司令。

耿額,兵部尚書,負責全國的兵馬組織與調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齊世武,刑部尚書,負責全國的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公安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即公檢法系統“三位一體”的領導。

鄂繕,八旗都統,統領本旗兵馬以及署理旗內事務。相當於現在的集團軍高級軍事長官。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參與會飲的官員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兵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不得不爲自己的安危以及自己皇位的安穩擔憂起來。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8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經過一番徹查之後,結果令康熙是更加的觸目驚心。

原來,託合齊、齊世武、書耿額等人,借“會飲”尋歡作樂是假,幫助太子胤礽“緣結朋黨”是真,更令康熙感到無比驚恐的是,這些人除了爲胤礽拉攏、招募朝廷官員,擴大其勢力與影響力,甚至還在密謀計劃着種種“陰謀”,簡直可以用“駭人聽聞”來形容。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最終給“託合齊會飲案”下定結論,即這就是一樁徹徹底底的“會飲謀逆奪位”事件。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9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託合齊會飲案”後,太子胤礽被徹底廢除,託合齊等人也盡皆遭到嚴懲。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康熙皇帝在暢春園召集諸皇子宣佈:

“皇太子胤礽復立以後,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斷非可託付祖宗弘業之人,故予拘執看守。”

這是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並將其永久性的圈禁在了鹹安宮之中。

四年之前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廢皇太子”的時候,康熙皇帝是捶胸頓足、痛苦之至,並且是六天六夜密友閤眼,可見當時的康熙是“愛之深、恨之切”。而這一次,康熙的表現則平靜了許多,他是真的認爲此時的胤礽已經是徹底的無可救藥,於是也就此非常坦然的面對了這一結果。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10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這樣的舉動並不代表着康熙皇帝毫無憤恨之情,只不過他將心中所有的怒火全部發泄在了託合齊等人的身上。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託合齊在被囚禁的一年之後死在了獄中,康熙皇帝下令“挫骨揚灰,不得收葬”。

齊世武的結局則是更加悲慘,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在廢黜胤礽的同時,以“謅事”皇太子胤礽爲由,將齊世武治罪,並“命以鐵釘釘其五體於壁,(齊世武)號呼數日而後死。”

至於耿額、鄂繕等人,或被革職流放,或被直接處死,下場也是非常的悽慘。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11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實際上,這並不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因爲太子胤礽的關係而懲治朝臣,在此之前的索額圖的結局也是同樣的悲慘。

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胤礽第一次爲康熙皇帝所訓斥,並且在這之後,康熙對於胤礽的貪婪、揮霍與傲慢,是愈發的不滿,而他也將此歸咎於太子胤礽的叔姥爺索額圖身上。特別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恰逢康熙皇帝南巡,在行進到德州的時候太子胤礽病重,康熙急召索額圖趕來照看胤礽,於是索額圖與胤礽朝夕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從這個時候開始,太子的種種惡習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來,並且是愈演愈烈。

終於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下令將索額圖圈禁,進而將其活活餓死,之後更是給其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使其徹底的身敗名裂。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1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再往前推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時候,康熙皇帝也因爲太子胤礽就公然違背禁令,擅自在府中接見內務府中下級官吏,下令將與太子有過交往的內務府官員們,包括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膳房人額楚等人,或處死,或治罪流放。

由此可見,康熙皇帝在對待太子胤礽的問題上,一直以來都是採取的“零容忍”的態度。

一來,朝臣與太子胤礽關聯過於緊密,進而置康熙於不顧,這無疑是對康熙至高無上的皇權的一種藐視與褻瀆,這種動搖皇權威嚴的行爲,必然爲康熙所不容。

二來,太子胤礽可以說凝聚了康熙的半生心血,康熙非常不希望自己此前的所有努力與付出就此付之東流。

三來,太子作爲國之儲君,關係到的是國家命運以及王朝的未來,於是所有有關於太子的問題,也就會自然而然的獲得更多的關注,同時也將產生更爲深遠的影響,這也使得康熙對於這些問題是高度的重視。

“託合齊會飲案”的真相是什麼?胤礽爲何再度被廢? 第1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毫無疑問,託合齊等人,恰恰是觸碰了康熙心中的這根“紅線”。

一方面,這種暗地裏“聚衆會飲”,行“緣結朋黨、陰謀亂政”之事,已經威脅到了皇權統治,必然將觸怒康熙;另一方面,不管誰是主謀,整件事情畢竟是將太子胤礽牽扯其中,並且對胤礽產生了即位負面的影響,包括對其的心理、聲望以及未來前景等方面,都產生了嚴重的後果,而這無疑又極大的刺痛了康熙皇帝內心的敏感神經。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託合齊等人的悲劇結局也就此成爲了必然,而他們也與索額圖一樣,全部就此成爲了“九子奪嫡”這場皇子間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