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一共花了多少銀子?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一共花了多少銀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鄭和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鄭和下西洋可謂是15世紀歐洲地理大發現前世界最大規模的海上探險活動了。他們不怕洪濤、不怕巨浪,跨越三洲、連接兩洋,到達了三十多個國家。這是中國和航海史上最輝煌的壯舉,那我們不禁要問這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到底花了多少人民幣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肩負着與西洋各國進行友好通商的需求,另外有邀請朝臣承認明帝國皇帝朱棣的正統地位與查找建文帝下落的祕密。因此這次航海活動是非盈利的。

史料爲實

我們先看有關明朝經濟的史料——《廣志繹》。上面記載:”明初府庫充溢,鄭和下西洋時,賚銀七百餘萬,十載後僅剩百餘萬。”另外鄭和每次遠航開銷除了皇帝的私人錢財及代理機構,而且有沿海布政司承擔,富商的贊助等等。作爲後人的我們,已無法估量金額所記,我們暫且認爲每年大致花費有六百萬兩,相當於明朝年財政的四分之一,七年共4200萬兩銀,數據僅供參考。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一共花了多少銀子?

銀子

這些錢財衆多,就連朱棣在每次鄭和出海時都“一則一懼”。這些費用巨大,給在年收入不足千萬的明朝國庫帶來巨大壓力,因此不少大臣冒着被殺的風險,紛紛上書,將鄭和下西洋稱爲“弊政”。

天價

那換做現在的人民幣有多少呢?因爲不同時期都會因爲通貨膨脹,造成價格的偏差,600年前的明朝也是如此。現代估算古代的市場價格一般採用古今價格相差不大的糧價爲基準。明朝在洪武二十八年後,米價相差不大,一般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大米兩石。明朝的一石等於現在的94.4公斤。

明食貨志

據《明史·食貨志》記述:“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按照現在米價2.5元一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2.5=944元。4200萬兩白銀就有396.48億人民幣。這樣的資金放在現在也是鉅款。

重義輕利

雖然鄭和下西洋耗材耗錢,但明朝還是本着“厚往薄來”、“重義輕利”的政策,對外交往賞賜宜厚,比如在蘇門答臘島買胡椒每百斤一兩。這種炫耀國力的方式,毫不顧忌明朝國庫的空虛,受大臣反對是必然的。因此在明成祖、明仁宗去世後,下西洋也被迫停止。

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一共花了多少銀子? 第2張

鄭和下西洋

結語:鄭和下西洋無論是船舶的數量、規模,還是人數都遠遠超過後來的哥倫布、達伽馬這些西方航海家。雖然後來因資金、政策等原因被迫放棄,但鄭和下西洋溝通了東亞與南亞、東非的交流,進行的國際貿易也爲中國帶來了豐富的物產,早已在世界的歷史上留下了最光輝的一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