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清初文人錢謙益北漂半年,爲何贖罪半生?

清初文人錢謙益北漂半年,爲何贖罪半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錢謙益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子時,崇禎皇帝自經煤山。由於戰亂,全國的通訊、交通幾近癱瘓,一個多月後,皇帝“龍馭上賓”的消息才抵至留都南京。

國不可一日無君。留守南京的臣僚一旦確認崇禎帝殉國,立即推選了新任皇帝。

清初文人錢謙益北漂半年,爲何贖罪半生?

南京弘光政權建立。

依照歷史慣例,新皇帝登基,都要進行大赦,或起用一批被先帝革職的舊臣,以收買人心、鞏固政權。弘光朝也不例外。

一代名士錢謙益的命運由此改寫。

前半生他是享有盛望的東林黨精神領袖,後半生則因他的一念之差被徹底改變。

01、爲了“理想”,選擇北漂

1644年七月,一紙朝廷詔書抵達江蘇常熟的拂水山莊。莊主錢謙益捧着詔書,感激涕零。

這時錢謙益已經年過六旬,從他28歲高中進士迄今,宦海生涯35載,總共在朝卻只三年左右,絕大多數時間他都是黨爭的犧牲品,一次次被革職賦閒在家。

上一次遭貶,還是崇禎元年(1627)。錢謙益剛被召回北京,緊跟的一次政治風波中,又遭人陷害,最終被崇禎帝以“結黨”之名重新貶回原籍。

這一次失業貫穿整個崇禎朝,長達17年。

錢謙益當無業遊民許多年,本以爲已被朝廷給忘了,現在又忽地被急徵入朝,還是禮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二品大員。錢謙益感覺自己是枯木逢春了。

收拾行囊,帶上愛妾柳如是,去南京。

無奈,南京方面慌忙拼湊的弘光小朝廷,到底是沒抵擋住清軍鐵騎。次年五月,南都破。錢謙益新到手的官位還沒捂熱呢。

錢謙益心中一萬個不甘。

柳如是請求錢謙益與她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將腳放進水裏試了一下,說水太冷,不肯跳。柳如是自己要往湖裏跳,也被他給拽回來。

說水太冷,當然是拒絕殉節的藉口。錢謙益心中已經有了主意,那便是:降清。

28歲入朝時,錢謙益的第一個官職是翰林院編修官。從那時起,他心中就萌發了一個宏願:修撰大明歷史。

錢謙益作爲元老級老臣,經歷過萬曆、天啓、崇禎三朝,但他的三任領導都沒給他機會專心修史。

現在多爾袞說,你來,我許你修撰明史的副總裁。

錢謙益渾濁的老眼倏地亮了。

1645年秋,清軍把江南屠戮一番後,班師回京。循例,所有降臣一併北上供職。

柳如是再次竭力勸阻丈夫北上。

“燭下鳥籠看拂枕,風前鸚鵝喚梳頭。”這是柳如是在詩裏爲錢謙益描畫的夫妻歸隱山莊的生活圖景,那是不問世事、神仙眷侶般的隱居生活。

錢謙益默思片刻,還是搖搖頭,決絕地走了。他已經60多歲了,跟着多爾袞混,很可能是他最後一次施展抱負的機會了。

爲了理想,62歲的錢謙益,選擇當一個北漂。

02、天真的代價

但,當北漂的日子,並沒有錢謙益想象的那般美好。

多爾袞忙於平定各方叛亂,哪有時間想修明史的事。當初他假意許諾,不過是看重錢謙益的威望,利用他招降前朝舊臣、讀書人。

修撰明史副總裁,只是個虛職。天真的錢謙益被多爾袞忽悠了。

錢謙益在北京熬了大半年,那叫一個空虛寂寞冷。當他終於看清楚眼前事,心中幻景也逐漸熄滅。

1646年6月,家鄉傳來消息,說柳如是與人通姦,東窗事發,現正關押在縣衙監獄。已對多爾袞徹底失去期待的錢謙益,乘機迅速“引疾南歸”。

家鄉還是自己熟悉的樣子,但又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一方面,錢謙益“貳臣”之名已經坐實,他成了遺民抨擊的對象,人呼“兩朝領袖”。另一方面,作爲戴綠帽子的丈夫,錢謙益又成街頭巷陌的談資。

前半生辛苦攢下的人氣、人設,瞬間崩塌。

自己大節有虧,又被自己深愛的人背叛,這種痛苦,可悲又可笑。錢謙益輾轉徘徊許久,還是選擇原諒柳如是。

錢謙益太明白一念之差的代價。而且,柳如是“一念之差”失的只是小節,在大是大非上,她遠比錢謙益看得清楚。錢謙益對柳如是,不僅愛慕,而且敬重。

錢謙益回鄉不久,他和柳如是遷入錢家位於長江白茆港的一處產業,紅豆山莊。

紅豆山莊位置僻靜,適合錢柳療傷。

亂離之中夫婦倆遭遇的變故和隔閡,在日後的相互扶持中,逐漸彌合,感情愈加深厚。

但降清之實、“貳臣”之名,已成爲錢謙益終生隱痛,錐心蝕骨,縱是柳如是也不能與之分擔。

如果能幹一番事業,在修撰明史的大業上有所作爲,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縱使做一個“貳臣”,錢謙益也認了。當初錢謙益不顧他最愛的柳如是以死相逼也堅決降清,未嘗沒有做好“遺臭萬年”的準備。

但偉業還未開啓,就已夭折,無人能懂他心中宏願,坊間流傳的只是他貪慕權貴、攀附新朝的“貳臣”之名。

半生清譽毀於一旦。

此後餘生,錢謙益走上了漫長的贖罪之旅。

清初文人錢謙益北漂半年,爲何贖罪半生? 第2張

03、資助抗清義士

紅豆山莊不僅適合療傷,更因其毗鄰長江的絕佳地理位置,便於與海上來往船隻的聯絡。

1646年某個冬夜,抗清鬥士黃毓祺祕密入港,冒雪拜訪紅豆山莊。黃毓祺與錢謙益原系舊友,此次拜訪乃因常州起義經費不足,希望得到大富豪錢謙益的資助。

錢謙益與柳如是傾囊相助。

1648年初,常州起義失敗,黃毓祺被捕。

很快,錢謙益受到牽連,被押解南京,下獄。

柳如是拖着六甲之身,散去重金,打通層層關卡,才使60多歲的錢謙益獲得暫時的保釋。

半年後,黃毓祺爲保護當初贊助起義的老友,在獄中自殺。死無對證,清廷只好釋放錢謙益。

雖然曾深陷囹圄,生死一線,但老友的死,從此更堅定了錢謙益的抗清決心。

60歲前,他是東林黨的精神領袖,文壇大師,江南富豪。

62歲時,他投降多爾袞,期冀創造不朽功業。

66歲,他成長爲一名抗清鬥士。

此後十多年中,紅豆山莊便成爲錢氏夫婦與海上反清勢力的聯絡點,他們在這裏祕密接見各路義士,暗中資助他們的抗清軍事行動。

04、策反清廷將領

1650年,黃宗羲拜訪紅豆山莊,帶來海上的消息。

在新的南明政權永曆朝廷的號召下,一直活躍於中國南方的多方復明勢力將進行聯合作戰,向長江進發,奪取南京。

永曆朝廷的指示是:希望錢謙益利用自己在江南士紳間的影響力,聯絡江南遺民進行暗中協助,並且要求錢謙益策反一批清軍將領,作爲南京作戰計劃的內應。

永曆朝廷的不計前嫌,使錢謙益激動不已。重新找到組織的他,不僅看到大明覆國的曙光,也看到自己贖罪的希望。若他能在復國大大業中立下功勞,那短暫的降清之恥自然會被掩蓋。

錢謙益接到上級指示,立即着手準備,篩選出他認爲最有可能被策反的清廷官員。

五月,錢謙益不顧年邁體衰,親赴浙江金華,拜訪金華總兵馬進寶。

但馬總兵不願合作,亂世之中,手握重兵的將領大都騎牆觀望,待價而沽。錢謙益前後折騰一個多月,無功而返。

其後幾年,錢謙益多次奔波、往返於虞山老家、金陵、蘇州等地,以表面的文學交遊爲名,聯絡江南義士,從事反清復明的政治活動。

也在這幾年中,永曆朝官員姚志古、民間抗清義士魏耕、抗清名將張名振等人先後數次暗訪紅豆山莊,屢屢帶來南方復明軍事行動的進展。

各方勢力正在向長江集結,長江戰役指日可待。

1654年四月,已經72歲的錢謙益再次奔赴金華,借祝賀馬進寶四十壽辰之機,對馬總兵再行策反。

馬進寶看到年過七旬、素有名望的錢謙益,不懼舟車勞頓,前來爲自己祝壽,不免心有所動,態度比前次緩和,但依然沒有給予肯定答覆。

1657年,馬進寶調任蘇鬆常鎮提督,駐兵松江。

不久後,清廷重兵挺進貴州、雲南戰場,圍剿永曆政權,正值無暇他顧時。一直在東南奮戰的鄭成功,認爲北伐時機終於成熟,決意率主力北上,奪取南京。

此時駐守松江的馬進寶,又一次成爲了必須爭取的關鍵人物。

75歲錢謙益奔赴松江,第三次策反馬進寶。

看着眼前老人的滿頭白髮,馬進寶終有所動,允諾“中立”。

後來馬進寶因自己在戰爭中的不作爲,受到清廷處罰,實在是錢謙益的功勞。

清初文人錢謙益北漂半年,爲何贖罪半生? 第3張

05、勸阻鄭成功撤軍

從1655年至1659年,南方各派復明勢力數度的北伐戰爭中,只有鄭成功海上軍團前後經歷兩次失敗後,最後一次終於打到了南京附近。

1659年7月,鄭成功攻佔鎮江,兵臨南京。

錢謙益聞之,老淚縱橫,欣喜若狂。他一口氣寫了《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提前爲復興大業奏起了凱歌:

雜虜橫戈倒載斜,依然南鬥是中華。

金陵舊識秦淮氣,雲漢新通博望槎。

黑水遊魂啼草地,白山戰鬼哭胡笳。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這是他自1645年降清後十五年中,最爲痛快的一次抒發。他終於可以將心中積鬱多時的怨憤吐出來了。他終於可以洗去“貳臣”之恥了。

但好景不長,命運又一次跟他開了玩笑。

因輕敵導致策略失誤,鄭成功中了清軍的緩兵之計。

鄭成功圍困南京多時,本可強攻拿下,他卻築營挖壕,圍而不攻,期冀城內將士會因彈盡糧絕而不攻自破。

南京守將瞧出鄭成功的心思,一面假意投降,遣使臣來回接洽各種投降條件,一面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

八月初,清廷援軍抵達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擊敗鄭氏軍團。

鄭成功退守鎮江,緊跟着便要揚帆出海,撤出長江。

錢謙益一聽,立刻坐不住了。自1645年,南京被清軍佔領,前後十多年中,這是南明史上覆國勢力唯一一次如此接近南京。

這麼難掙到手的機會,鄭成功卻因一次挫敗,便要撤出長江。

1659年八月初十晚,77歲高齡的錢謙益,連夜從白茆港乘舟,穿越封鎖線,趕往鄭氏軍營,勸阻鄭成功。

鄭成功堅持撤軍。

不久,鄭成功率部遠走臺灣。再不久,鄭成功病逝臺灣。

噩耗頻傳。

永曆朝廷的永曆皇帝也遇害而亡。大明皇室最後一任帝君從此煙消雲散。南明淪亡。

清廷封鎖白茆港。紅豆山莊和南明覆國史一同載入史冊。

06、含恨而逝

1662年,也即康熙元年,詩人閻爾梅拜訪錢謙益。此時,錢已經81歲了,自知時日不多,命運再不會出現轉機,自己終將以“貳臣”之名載入史冊。

當着老友的面,錢謙益哭得像個孩子。後來,閻爾梅回憶起這次拜訪,在詩中寫道:

絳雲樓外鑿山池,剪燭春霄念昔時。

鼎甲高題神廟榜,先朝列刻黨人碑。

邵侯無奈稱瓜叟,沈令何言答妓師。

大節當年輕錯過,閒中提起不勝悲。

大節當年輕錯過,閒中提起不勝悲。17年前的一念之差,贖罪半生,終未能洗脫恥辱。

1664年,83歲的錢謙益大病幾場後,預感自己時日不多,每日焦慮不已。爲資助抗清義軍,錢謙益夫婦倆散盡家財,此時已囊中如洗,連錢謙益的喪葬費用都沒着落。

拖到這年初夏,趕巧有人請錢謙益寫三篇文章,潤筆費1000兩銀子。錢謙益趕緊答應,有了這筆銀子,他便可以體面的去世了。

但當錢謙益提筆寫字時,卻發現連握筆的力氣也沒有了,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兩眼如濛霧,一字不見,腕中如有鬼”。

但這筆銀子斷不可錯過。

情急之下,錢謙益託人找來黃宗羲,並將之鎖在書房,請求黃宗羲替他趕製三篇文章。

黃宗羲被困書房,從上午至凌晨,終於寫出文章交差。

一代文壇大師,最後爲了自己的喪葬費用,竟找人代筆。

但錢謙益的悲劇還不止如此。

彌留之際,錢謙益惟一放不下的便是柳如是母女,他預料到族人會爲錢財之事爲難母女。他特地口述一封信給一位故交,書雲:“老公祖待我甚厚,歿後孤兒寡母懇請照應,不致在九泉之下有死不瞑目之恨也。”

僅一月後,柳如是爲錢氏族人逼迫自縊。

亂世之中,巨浪滔天,世象紛呈,很少有人能清明的看見自己的方向,許多人都未能全身而退。

錢謙益因自己的一念之差,餘生都活在恥辱中,最終也含恨而逝。他大節有虧,爲時人不恥,卻也讓後世人看到他贖罪之旅中那份尚存的天真和赤子之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