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半生反明半生反清,揭祕李定國的傳奇人生

半生反明半生反清,揭祕李定國的傳奇人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定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李定國,字鴻遠(或作寧宇、霖宇、一純、大綬),天啓元年(1621年)出生於陝西延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崇禎三年(1630年),年僅十歲的李定國參加了張獻忠起義軍,張獻忠看到李定國相貌不凡,收做養子。張獻忠共四個養子,最大的是孫可望,李定國是老二,老三老四是劉文秀和艾能奇。從此,李定國追隨張獻忠起義反明。

李定國驍勇異常,作戰時一馬當先,衝鋒在前,被人稱爲“小尉遲”,而且智勇雙全,在軍中以寬容和仁慈而出名,在張獻忠的起義軍中有“萬人敵”之稱。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十一月,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李定國被封爲安西將軍。也就是這一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今景山),統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

四月初四日,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並向清朝請兵援助。多爾袞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明末起義軍和南明王朝爭奪天下。

自從清軍入關以來,起義軍的主要敵人由明軍變爲清軍。1646年(清順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八月,張獻忠率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定國率部與清軍交戰,陣斬清軍隊長古朗阿、巴揚阿。但張獻忠卻在西充鳳凰山不幸被清軍射中,不久即病逝。

張獻忠死後軍中大亂,頓時崩潰,傷亡慘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在危難中收集殘部,重新聚齊大軍,南下貴州、雲南。1647年(清順治四年、明永曆元年)四月,四將軍在昆明共同稱王,孫可望稱平東王,李定國稱安西王,劉文秀稱撫南王,艾能奇稱定北王。四將軍在雲南恢復生產,各族人民紛紛參軍,大西軍擴大到二十餘萬人,僅李定國部就有五萬多人。

半生反明半生反清,揭祕李定國的傳奇人生

李定國提出聯明抗清,並主張進佔巴蜀、飲馬長江。然而,孫可望只爲個人打算,他對於李定國功高明顯十分嫉妒,曾藉故責打李定國,李定國以大局爲重,沒有與之計較。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李定國親率部隊,一鼓盪平貴州,使雲貴連成一片,聲威大震。

這時南明的永曆政權卻江河日下。清軍勢如破竹,攻佔湖南,攻佔桂林。永曆帝朱由榔先逃到梧州,後來又逃南寧,形勢危急,只好依靠大西軍的勢力,便封孫可望爲秦王。

孫可望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把永曆帝控制在手裏,在貴陽獨斷專行,不把抗清放在心上;李定國卻決心抗清,他在雲南呆了一年,訓練了三萬精兵,加緊製造武器和盔甲,還找來一批馴象師,組成了一支象隊。做好準備工作後,他決定出兵攻打清軍。

公元1652年(清順治九年、明永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進攻貴州,命吳三桂由嘉定(四川樂山)出敘州(四川宜賓)進攻川南。兩路夾擊,實現對大西軍的包圍。面對緊迫局勢,李定國要求出兵湖廣,粉碎清兵圍剿。

三月,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臨行前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有力地保證了軍紀和部隊戰鬥力。

五月,李定國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

半生反明半生反清,揭祕李定國的傳奇人生 第2張

六月,李定國派兵前往祁陽,奪取廣西的門戶全州,準備消滅桂林的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馮雙禮率領左路攻佔全州,張勝率領右路攻打嚴關(廣西興安縣嚴關鄉),自己則率領一路攻打桂林外圍據點,然後三路合擊桂林。大西軍作戰英勇頑強,迅速果斷,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不進入全州,而與自己合兵一處,向嚴關進發。

嚴關位於桂林以北,奪取嚴關就會掐斷通往桂林的通道。六月三十日,清軍來攻嚴關,大西軍奮勇抵抗,死傷無數。

七月初一,孔有德率領精銳再次出擊,但兩軍未戰,大西軍的戰象就撲了過來,清軍馬匹受驚,孔有德戰敗逃跑,大西軍趁勢掩殺。

孔有德獨自逃回桂林,但大西軍又追到桂林,包圍了桂林城。農曆七月初四,大西軍開始攻城,孔有德親自登城防守,明軍亂箭射去,正中了孔有德額頭。孔有德自知走投無路,就砍死了自己的妻兒,然後點了一把火,投到火裏自殺了。

隨即,李定國坐鎮桂林,派遣軍隊出擊,收復了廣西全境。這是南明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勝利,李定國從此名震天下。

八月,李定國率軍北上攻打湖南,攻下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國攻打衡州(湖南衡陽),湖南的守將和官員紛紛逃跑,清軍還未趕到,但整個湖南的清軍已全部跑光。李定國在衡州安設官員,休整部隊,準備繼續北上。

同時,李定國命令馬寶率領廣西軍隊東取陽山、連州,佔領粵西北地區。派馬進忠、馮雙禮北取長沙,攻佔常德、嶽州,又命高文貴東進江西,進攻永新、安福、永寧、龍泉,圍攻贛西重鎮吉安。所到之處,無不勢如破竹,短短數月,便收復了兩州十六個郡的近三千里土地。

李定國的部隊不僅戰鬥力強,而且紀律嚴明。

清軍在湖廣失利,清政府大爲震驚,急令明朝降將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

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謹親王尼堪爲定遠大將軍,率領十五萬八旗精兵向長沙進發。在衡陽附近,李定國與尼堪進行了一番戰鬥。李定國先讓明軍佯裝失敗,向後撤退。尼堪驕狂之極,認爲明軍不堪一擊,便率領清軍緊追不捨。李定國已經事先埋伏了重兵。待到尼堪的八旗兵進入伏擊圈以後,一聲號炮過後,明軍從四面八方出現,將清軍團團包圍。一番血戰之後,李定國手舉大刀,將尼堪一劈兩半。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大敗滿清八旗勁旅。清軍再也不敢與李定國交戰,狼狽地退往長沙。

桂林、衡州兩場大捷,使得李定國威震華夏。李定國出征不到一年,就收復了湘、桂,打敗了數十萬清軍。清廷上下,提到李定國的名字就渾身發抖,甚至有人建議,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和談,共分天下。

清初學者黃宗羲讚道:“逮夫李定國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國的勝利引起了秦王孫可望的嫉妒,孫可望假意邀請李定國商議國事,企圖加害李定國,李定國識破了他的詭計,只好帶兵離開湖南,返回雲南。孫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湖南攻打清軍,結果大敗。

孫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曆帝退位。他知道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除掉李定國,於是親自率領十四萬大軍進攻雲南。但是,他的將領們非常痛恨他的分裂活動,雙方交戰時,都站在了李定國一邊,孫可望的大軍也隨之瓦解。孫可望灰溜溜地逃回貴陽,卻遭到留守士兵的反對。走投無路之下,孫可望逃到長沙,向清軍投降。

由於孫可望的叛亂,大西軍和明軍的力量受到嚴重削弱。公元1658年,清軍在投降將領吳三桂、洪承疇的帶領下,分三路進攻雲南、貴州。李定國分三路,都戰敗而返,只得退回昆明。永曆帝和他的幾個親信官員慌忙逃往緬甸。

永曆帝逃往緬甸後,李定國繼續在雲南邊境集結人馬與清軍作戰,準備收復失地。他先後十三次派人去接永曆帝,永曆帝都不敢回來。

1661年12月,吳三桂率領10萬清兵進入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將其帶回昆明。永曆帝一到昆明,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至此,最後一個南明政權徹底覆滅。

李定國聞訊,命人爲永曆帝發喪,全軍將士穿白衣,李定國披髮徒跣,號誦搶地,雙目血淚,其後悲憤成疾,重病不起。

李定國與大清帝國苦苦抗爭了十幾年,但他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前,他對兒子和將士們說:“寧死荒外,勿降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