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 都城爲什麼從許都遷到鄴城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 都城爲什麼從許都遷到鄴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除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外,曹操的政治手段還有很多。他善於利用人才,尤其是將高順張遼徐晃等原來的袁紹部下引入麾下,這些人都成爲了曹操的得力干將。曹操還提倡法治,實行重賞罰,使得官兵紀律嚴明,從而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除此之外,曹操還很注重文化教育,爲自己培養文化人才。他建立了“洛陽學”,聚集了一批文化名流,如司馬昭荀彧陳羣等,使得曹操的政治文化影響力得以拓展。

當然,曹操也不是毫無遺憾的。他在打敗袁紹後,沒有趁勝追擊,反而因爲誤信讒言,打了敗仗,失去了中原。同時,他也曾因爲妄自尊大,大意失荊州,讓劉備趁機奪取荊州。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 都城爲什麼從許都遷到鄴城

總的來說,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政治手段和思想影響了中國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發展。

迎接漢獻帝到許都以後,曹操繼續東征西討,先後平定了徐州、豫州以及大半個青州。北方就袁紹和曹操的勢力最大,兩者必有一戰,於是曹操積極迎戰袁紹,最後在官渡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慢慢佔據了冀州、幷州、幽州以及三郡烏桓。

曹操又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將自己的據點遷到了鄴城,把漢獻帝和少量官員留在了許都。此後政令都從鄴城發出,那麼曹操爲什麼做這樣一個決定呢?根據曹操當時的境遇,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曹操害怕面對漢獻帝。自從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都,其實漢獻帝的威信全失,只剩下了東漢王朝正統的大義,而曹操掌握了權力,但曹操畢竟是臣子,他從內心也是害怕真正的天子的,這在《後漢書》中是有記載的:

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次曹操覲見漢獻帝,漢獻帝對曹操的行爲非常不滿意,憤怒的說,如果曹操你真想忠心輔佐我,那麼就優厚對待我,如果不能做到,那麼請大發慈悲不要把我當傀儡!按照漢朝制度,曹操這種“三公”帶兵覲見皇帝是有虎賁持刀挾行的,所以曹操請求馬上離開,離開後顧視左右,汗流浹背,因爲漢獻帝動了殺機,從此以後曹操不再覲見劉協。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 都城爲什麼從許都遷到鄴城 第2張

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一個皇帝,漢獻帝雖然遭遇坎坷,但畢竟是皇帝,皇帝的威嚴還是有的,而也是此次覲見之後,曹操不願意面對漢獻帝。

其二是打破漢獻帝這個枷鎖。在曹操征戰之初,迎接漢獻帝后“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有好處的,所有的政令都可以以漢獻帝的名義發出,各地諸侯至少在表面上要遵從,所以曹操的行動是佔據大義的。但這也成爲了曹操身上的枷鎖,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敢稱帝,只是被封爲了魏王。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副作用。

許都曾是曹操治所,但是自從迎接漢獻帝來許都以後,這裏在名義上是東漢的都城,而不再是曹操的治所,所以在攻下冀州以後,曹操就選擇了地理位置優越,又能提供給大軍糧食的鄴城作爲自己的治所,從而擺脫漢獻帝這個枷鎖,徹底把漢獻帝架空,成了擺設。

曹操的兩次行動都有政治目的,遷漢獻帝到許都和遷據點到鄴城是曹操一生重要的兩件事情,可以說成就了曹操,也限制了曹操,但這已經是曹操最優的選擇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