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爲什麼到死也不敢接受帝號?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爲什麼到死也不敢接受帝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操晉位國公加九錫,離受禪僅有一步之遙,爲何最終也沒有稱帝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曹操將漢獻帝奉迎到許都,就將朝廷的軍政大權抓在手裏。由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擁有了優勢。這使得他的敵對者攻擊他名爲漢相,實爲漢賊。但是曹操直到去世,也沒有稱帝。他在接到孫權擁戴他爲帝的信時,還搖頭拒絕。那麼,曹操爲何到死也不敢接受帝號呢?

一、從漢之忠臣到漢之權臣的曹操。

曹操原本並沒有想成爲漢朝的掘墓人,他在自述中談到,自己原本只是想當漢朝的忠臣,死後的墓碑上刻上“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就滿足了。而曹操的早年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他以漢室江山爲重,一心效忠漢朝,想要匡扶漢朝。

在董卓把持朝政後,曹操拒絕了董卓的封官拉攏,回到家鄉召集人馬,號召天下諸侯勤王。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曹操身先士卒。在滎陽之戰時,董卓在洛陽燒殺擄掠後撤往長安。可是討董聯軍卻不思進取,只是整日召開酒宴,尋歡作樂。曹操在勸說其他諸侯進軍不成後,毅然獨自率軍去追擊董卓。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爲什麼到死也不敢接受帝號?

在滎陽地區,曹操和董卓的部下交戰。由於敵衆我寡,曹操遭到了慘敗。不但曹操的軍隊遭到嚴重的損失,曹操也受了傷。曹操此時的手下,都是他從家鄉帶來的子弟兵,很多人都是他的親族。這些人的傷亡,讓曹操十分心疼。在曹操痛斥聯軍諸侯後,聯軍也宣告解散。從此天下陷入了羣雄逐鹿的狀態

曹操經過這一番變故,對漢朝的命運也心灰意冷。他也開始爲了自己的生存而奮鬥,在羣雄征戰中嶄露頭角。在漢獻帝帶領他的朝廷返回關東的時候,曹操採納部下的建議,奉迎漢獻帝來到許都。此時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初的曹操,他馬上得到假節鉞和錄尚書事的權力,牢牢把漢獻帝朝廷的軍政大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在此後的戰爭中,隨着曹操的勢力擴大,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從他奉迎漢獻帝那一刻起,就有人開始向他灌輸取代漢獻帝的思想。曹操雖然不明確表態接受,但是他也並不表態反對。因此,他的手下那些企圖攀龍附鳳之徒看準了曹操的心思,把擁戴他稱帝的活動搞得愈演愈烈。

最能夠暴露曹操稱帝野心的舉動,就是他晉位王公加九錫了。當時曹操想要加九錫,就遭到了他的親家,多年生死與共的戰友荀彧的反對。這是因爲晉位王公和加九錫是一種特殊的儀式,是爲下一步受禪登基做準備的。創造這個儀式過程的就是王莽,他就是以這套儀式篡奪了西漢江山。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爲什麼到死也不敢接受帝號? 第2張

對於荀彧的反對,曹操十分氣憤,他十分果斷地軟禁了荀彧,並逼死了他。曹操最終還是進位魏王並加了九錫,離受禪登基就只剩一步之遙。但是,這最後一步曹操終究沒有邁過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曹操爲何沒有稱帝。

有人說曹操沒有稱帝是因爲心中有愧,覺得對不起荀彧這些舊臣。荀彧是曹操最親密的戰友,他在曹操陣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曹操多次身陷險境的時候,都是依靠荀彧的幫助才轉危爲安。曹操爲了感謝荀彧的情誼,與他結爲兒女親家。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曹操最信任的戰友,在曹操想要稱帝的時候,明確表現了反對意見。在曹操想要晉位王公加九錫的時候,荀彧公開表示反對,讓曹操心意難平。雖然曹操逼死了荀彧,也晉位王公加了九錫,可是當曹操一想要稱帝的時候,就會想起荀彧這些昔日的戰友。對於這些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的戰友,曹操心懷愧疚,因此他放棄了稱帝。

也有人說,曹操沒有稱帝是因爲生命太短,沒有時間。曹操的一生是四處征戰的一生,他以武力起家,對軍權十分看重。在他的陣營,除了幾位他十分信任的親族將領,沒人能夠統領大軍。因此,在重要的戰爭中,曹操不得不親自擔任軍隊的統帥,率領軍隊南征北戰。

曹操一生征戰,直到關羽戰死後,方纔有了安定的局面。但是此時的曹操已經是傷病纏身,健康狀況每況日下。在襄樊之戰的時候,曹操出入已經只能依靠車輦了。在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不久,曹操也隨之病逝。由於曹操的壽命果斷,使得他沒有能夠活到稱帝的那一天。

以上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其實曹操沒有稱帝的主要原因是時機不到。其實曹操並非沒有稱帝的機會,必然在荊州之戰後,孫權出兵奪取荊州,消滅了劉備在荊州的主力,擒殺了關羽。此時劉備兵力守在蜀中,孫權向曹操稱臣,並且寫信擁戴曹操稱帝。可以說,此時曹操稱帝,是沒有人能夠阻止他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爲什麼到死也不敢接受帝號? 第3張

但是,即便是在這個時候,曹操也沒有稱帝。他拿着孫權的信件對手下說,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其實,如果我們瞭解曹操的性格的話,就會發現他有一個性格特徵,那就是絕不做圖虛名而受實禍的事情。孫權擁戴曹操稱帝,背後是包含禍心的。

孫權利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機會,出兵奪取了荊州。他爲了防止劉備的報復,主動向曹操投降。這樣,孫權就促成了曹操和孫權共同對抗劉備的局面。不過,孫權對此還不滿足,他爲了把禍水引向曹操,將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並且擁戴曹操稱帝。

這樣一來,殺害關羽的幕後兇手就成爲了曹操。而且曹操稱帝,也迫使口口聲聲要匡扶漢室的劉備必須做出反應。如果劉備出兵攻打曹操,就會減輕孫權的壓力。孫權就可以在一旁坐山觀虎鬥,從中漁翁得利。

曹操自然一眼就看穿了孫權的用心。他以王侯之禮安葬了關羽的首級,並且拒絕了孫權稱帝的建議。孫權的計謀未成,最終只能自食其果。在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中,孫權雖然獲勝,但是自己的損失也十分巨大,和劉備兩敗俱傷。

不過曹操雖然破解了孫權的計謀,自己也錯過了稱帝的最後時機。在不久之後,曹操就病逝了。曹操苦苦等待了一輩子,到最後也沒能等到稱帝的時機。他只能安慰自己做一位周文王的人物,把禪讓的任務交給自己的繼承人曹丕了。

結語:

曹操原本想做漢室的忠臣,但是隨着勢力的增強,他成爲了漢朝的掘墓人。他把持漢朝軍政大權,還晉位王公加九錫,離受禪稱帝只有一步之遙。但是他始終也沒有邁出這一步,主要因爲他對荀彧等人心懷愧疚,並且年紀已高,沒有等到合適的時機。就算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也不願意因爲稱帝而受孫權的愚弄。最終曹操始終沒有稱帝,作爲漢臣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