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南詔的疆域有多大?有着怎樣的軍事制度

南詔的疆域有多大?有着怎樣的軍事制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詔在今雲南一帶,洱海地區是南詔的首府所在地,以大釐城(今大理)爲中心的十瞼(賧)是南詔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這十賧是:雲南賧(今祥雲、賓川)、品澹賧(今祥雲縣城)、白崖賧(今彌渡紅崖)、趙川賧(今大理鳳儀)、蒙舍賧(今巍山)、蒙秦賧(今漾濞)、邆川賧(今鄧川)、大和賧(又作矣和賧,今大理太和村)、苴咩賧(今大理古城)、大釐賧(又作史賧,今大理喜州)。

南詔鼎盛時期的疆域,東面包括兩爨,東南到達安南,西北連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國(女王國的國都在今泰國的南奔)接界,西南河驃國(驃國的政治中心在今緬甸曼德勒一帶)接界,北抵大渡河,東北抵黔、巫(今貴州和四川的長江南岸)。

中央官制

南詔國王坐向東,自稱爲元,稱諸臣爲昶(音場chǎng)。諸臣對國王只自稱官銜不稱臣。主要官員中最高級稱清平官,凡六人,職位等於唐朝的宰相。又有大軍將十二人,隨同清平官每日見國王議事。清平官中一人爲內算官,凡有文書,便代國王判押處置(平章事),二人爲副內算官,同勾當(同平章事)。又外算官二人,或清平官或大軍將兼任。外算官領六曹,凡六曹該行下的公事文書,由外算官與本曹出文牒行下。六曹相當於唐朝的六部,名稱是兵曹、戶曹(管戶籍)、客曹、法曹、士曹(管營造工程)、倉曹(管財政)。六曹長有功績,得升大軍將。大軍將在內隨同清平官議政,出外鎮守重要城鎮,任節度使,積有功績,得升清平官。

南詔的疆域有多大?有着怎樣的軍事制度

地方官制

地方組織是以洱海地區爲中心,分爲十瞼(音簡jiǎn,相當唐朝的州)六節度。邆川城(大理自族自治州東南)、龍口城(大理縣北)、大釐城(大理縣喜州)、太和城(大理縣太和村)、羊苴咩城(咩音miē大理縣)爲一組,分設三:邆川城力賧,大釐城,龍口城爲史,太和城、羊苴咩城爲陽。南詔國王往來居住,五處如一。此外,白崖(又名勃弄,大理縣東南紅巖)爲國王親屬所居,亦爲官員分田所在;趙川(大理縣)東南爲親近國王的白蠻所居,亦即南詔主要官員的家族所居;蒙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爲南詔的發祥地。以上稱六,是南詔國家直接統治的地區。六以外,東有云南(祥雲縣)和品澹(祥雲縣西品甸),西有蒙秦臉(漾濞縣),北有牟和(洱源縣北蒙次和村),爲拱衛中心地區的重鎮,亦爲洱海地區的門戶,由國王的子弟鎮守。以上共十。各地方凡一百家設總佐一人,一千家設理人官一人,一萬家設都督一人。南詔有會川、通海兩都督。

南詔的疆域有多大?有着怎樣的軍事制度 第2張

六個節度使卒兵分駐外圍要害地方,統治六詔以外的諸部落。弄棟節度使駐弄棟城(姚安縣),管諸族部落。境內不許漢人居住,原來住在姚州的漢人都被遷徙到遠處。永昌節度使駐永昌城(保山縣)。永昌是古哀牢族(烏蠻別種)居地,南詔國王的始祖舍龍來自哀牢,南詔與哀牢有良好關係。南詔全國常備兵數爲三萬,永昌鎮就有兵一萬,其中一部分當是哀牢人,另一部分是勇健善斗的望苴子,也是烏蠻別種。永昌鎮擁重兵監視西爨,又管轄金齒、漆齒、銀齒、繡腳、穿鼻、裸形、磨些、望外喻等落後部落。這些部落要通過三譯四譯,才能與南詔言語相通。銀生節度使駐銀生城(景東縣),轄區直到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帶,督轄朴子、長鬃等數十族。南詔遷徙弄棟鎮境年漢族人到遠處,很可能是指與唐境隔絕的永昌銀生兩鎮。劍川節度使駐鐵橋城(劍川縣北),管轄浪加萌、於浪、傳袞、長褌(音坤kūn)、磨些、朴子、河人、弄棟等十餘族。拓東節度使駐善闡府(南詔別都,昆明市),管轄東爨烏蠻三十七部。七九四年,南詔擊敗吐蕃,遷施蠻、順蠻、磨些蠻、茫蠻、弄棟蠻等數萬戶到拓東鎮,充實雲南的東北境。麗水節度使駐麗水城(在騰衝縣西),管轄金齒、漆齒、繡腳、繡面、雕題、僧耆等十餘族。六節度使對外是劍川、麗水兩鎮防吐蕃,拓東、弄棟兩鎮防唐劍南,對內是六鎮都管轄境內諸族。看諸族名號,可知許多是非常落後的部落,南詔國行施統治權,自然要和諸族接觸,在接觸中諸族接受一些較高的文化,改革一些野蠻的“故俗”,節度使用兵力迫脅,破壞諸族的閉塞生活,終究是一件好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