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瑪麗·科爾文:美國記者,資深戰地記者

瑪麗·科爾文:美國記者,資深戰地記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1956年1月12日—2012年2月22日),美國記者。

科爾文生前供職於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是該報資深戰地記者。2012年2月22日在敘利亞霍姆斯市中彈身亡。

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女,1956年出生在美國紐約長島風景如畫的牡蠣灣,是耶魯大學人類學專業的高材生,師從普利策獎得主約翰赫西(John Hersey)。 [2] 但因大四的一場有關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情況的報道研討會,科爾文被戰爭報道深深折服,便立志成爲一名戰地記者。畢業後供職紐約運輸工會內部刊物。後成爲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資深戰地新聞記者。2012年2月22日,瑪麗·科爾文在敘利亞霍姆斯省首府霍姆斯市一處臨時媒體報道中心遭炮擊身亡。

瑪麗·科爾文:美國記者,資深戰地記者

科爾文本是美國紐約州一家小報的記者,後來成爲《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戰地記者,在倫敦供職27年。 科爾文過去30年裏報道過數場戰爭,包括科索沃戰爭、車臣戰爭、阿拉伯地區的動亂等,總是將自己的生命置於危險的場合,雖然其間獲獎無數,卻無法擁有正常的愛情和生活。爲了鍾愛的事業,即使付出了失去一隻眼睛的代價,也未能阻止她重返更危險的地區。從斯里蘭卡到前南斯拉夫,從伊拉克到利比亞,哪裏有戰場,哪裏就有她的身影,2011年她甚至成爲最後一位採訪卡扎菲的記者。憑藉她在車臣和科索沃的報道贏得了國際婦女傳媒基金會的“勇氣獎”,此前,她還曾憑藉在前南斯拉夫的報道獲得了英國“最佳駐外記者獎”。

2010年在一場紀念殉職戰地記者的紀念儀式上,科爾文道出了她不顧生命危險報道戰爭的決心:“我們的使命是準確客觀地報道戰爭和災難,我經常會問自己,我寫出來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冒生命的危險?”“我爲什麼要報道戰爭?在過去幾天裏,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並不是典型的戰地記者,因爲我注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性,我想告訴人們戰爭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戰場上依舊炮聲隆隆,血肉橫飛;戰場外妻離子散;交戰雙方都不肯公開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戰爭證人”。

瑪麗·科爾文:美國記者,資深戰地記者 第2張

從戰場歸來的女記者發現自己已經不適應“和平年代”,因爲生活安靜得讓她發慌。她回憶說,在貝爾格萊德的經歷就像是一部史詩般的電影。“時間慢慢地流過,那裏所有的一切,包括燈光,看上去都是那麼特殊”。在經歷了戰爭、炮火和逃亡以後,我真的很難跟別人談論什麼住房抵押或內衣的流行款式”“得獎也讓我焦躁不安,我始終有一種負罪感,感覺自己是從戰爭中受益的人。我們把那些人身上發生過的可怕故事榨取出來,然後就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她因此而產生一種負罪感,“有時感覺自己就是個僞君子,因爲我總是要回家的”說這話時,科爾文聲音沙啞,指間的香菸氤氳繚繞。這個一生摯愛戰地新聞的女人,身上從來沒有香水的味道。

2012年2月22日,英國《星期天泰晤士報》美國籍女記者瑪麗·科爾文在敘利亞對敘反對派採訪報道時遭炮擊身亡。21日,遇襲前一天科爾文在Facebook的個人主頁上說“我感到很無助。天氣也很冷!但我會繼續跟蹤報道(敘利亞動亂)”,她在發回的最後一次報道中說:“敘利亞霍姆斯城裏2 .8萬名平民,男人,婦女和孩子在炮火中絕望地尋求避難所,這是我見過的最慘的景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