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劉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節操更一流

劉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節操更一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翻開中國的歷史,能看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即:真正的儒學大師,雖然很多人思想保守,但在品行節操上,卻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本文所講的這一個人,被稱爲明朝最後一位儒學大師,在頑固保守方面可謂是一流,但在品行節操方面卻更一流!這就是劉宗周,浙江紹興人,開創的蕺山(jí)學派(黃宗羲等是這一學派的傳人),對後世思想界影響巨大。

劉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節操更一流

食古不化是一流

在彈劾奸臣、勸君上進方面,劉宗周做到了一個儒學大師該做的一切。當然,至於這一些行爲對不對,有沒有實際效果,這就不太好說了。

比如,崇禎之際,劉宗周多次勸崇禎“修心”、“修德”,學習上古的堯舜治國,這樣就能解決問題,顯然這肯定不可能;南明之際,劉宗周彈劾馬士英、高傑等,這就不太合時宜,畢竟當時團結抗清最重要。

更爲重要的是,在面對西方知識時,體現出了劉宗周的食古不化。當時,崇禎打算用湯若望製造火器,希望利用西洋的先進技術,但劉宗周卻堅決反對重用湯若望,更堅決反對製造火器。

對於這一點,史書有記載劉宗周的言辭:“臣聞用兵之道,太上湯武之仁義,其次桓文之節制,下此非所論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國威所以愈頓也。”“火器終無益於成敗之數。”

由於劉宗周的頑固保守,最終崇禎這一計劃沒能實行。如果實行,很可能會改變中國歷史。有兩點需要說明,(1)明末並不保守,劉宗周只是個別超強頑固保守之人,(2)崇禎這一設想出現於登州之變後,孔有德的叛變破壞了明朝火器計劃,相當於準備再搞一次軍備改革。

劉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節操更一流 第2張

品行節操更一流

雖然劉宗周可謂一生頑固保守、食古不化,對明朝實際有一定的傷害,但在品行節操方面,劉宗周卻更一流,足以讓當世和後世無數人臉紅。

萬曆皇帝后期,劉宗周寫了一篇奏章《修正學以淑人心以培養國家元氣疏》,就指出“黨同伐異之風行,而人心日下,士習日險”。其中,展現出劉宗周的品行,不全以東林黨人爲是,也不全以東林黨的政敵爲非,非常客觀。當然,這讓劉宗周一定程度上兩頭不討好。

更爲重要的是,清軍入關之後,肆意屠戮大江南北時,作爲一介文人的劉宗周,對此無可奈何,但卻能給這一羣魔亂舞的世道,做一個表率!

1645年,清軍南下之後,江南士大夫紛紛降清,做了貳臣,玷污儒學名教,背叛了平時所學之道。於是,劉宗周要以實際行動,爲這一“魔鬼當道的社會”作一表率。當年7月30日,劉宗周前後絕食兩旬而死。他兒子劉勺遵照他的遺命,墓碑刻字:皇明蕺山長念臺劉子之柩。

絕食之前,劉宗周留下一句話,讓人感慨萬千:至於予之自處,惟有一死。先帝(指崇禎)之變,宜死;南京失守,宜死;今監國(杭州失守,潞王投降)納降,又宜死。不死,尚俟何日?世豈有偷生御史大夫耶?

劉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節操更一流 第3張

後記

自劉宗周之後,中華大地上還有真正的儒學大師嗎?劉宗周雖食古不化,卻有品有節,依然值得後人敬仰。更爲重要的是,這纔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脊樑骨,士大夫紛紛投降保命時,只要投降就有榮華富貴的劉宗周,卻選擇了絕食而死!

當代新儒家學者牟宗三甚至認爲,劉宗周絕食而死後,中華民族的命脈和中華文化的命脈都發生了危機,這一危機延續至今。不說其他,清朝建立之後,還有什麼能爲儒教殉身、爲國殉身的真正硬骨頭?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綿延幾千年,就是因爲這一些食古不化的硬骨頭,如果都學許衡、范文程、洪承疇等人的“識時務”,估計中國也如其他古文明一樣,煙消雲散於歷史塵埃之中了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