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張之洞意外成探花,感恩慈禧卻不盲從

張之洞意外成探花,感恩慈禧卻不盲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張之洞這個名字,他曾擔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署理)、軍機大臣等職務,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然而,比較鮮爲人知的是,張之洞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身份:

張之洞意外成探花,感恩慈禧卻不盲從

一、他是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湘軍名宿,與曾國藩齊名)唯一的入室弟子,另外他還有兩位老師——丁誦先、韓超也不得了,一個後來擔任翰林院侍讀,另一個則官至貴州巡撫;

二、他的族兄張之萬是1847丁未科的狀元(同年中進士的還有李鴻章、沈葆楨等人,他們屬於同年所以關係很好,相當於現在的同學關係)。

這麼一說,坐擁如此之好的政治資源,很多人認爲張之洞不想要出人頭地都很難。話雖這麼說,可張之洞的仕途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

先來看看他的科舉之路:

1837年,張之洞出生,五歲就進入私塾,因爲才思敏捷,所以從小便有“神童”之譽。

1850年,14歲的張之洞參加南皮縣試,獲得第一名秀才(相當於南皮縣高考狀元);

1852年,16歲的張之洞參加順天府鄉試,獲得第一名舉人(又稱解元,相當於北京地區高考狀元);

1853年,因爲身體原因放棄會試;

1856年,父親去世,在家丁憂,不得不放棄會試;

1859年,因爲張之萬擔任同考官,不得不避嫌放棄會試;

1860年恩科加試,張之萬又擔任同考官,又只能放棄;

連續四次不得不放棄會試的經歷讓張之洞非常沮喪,常常感嘆造化弄人,甚至還一度找到族兄張之萬抱怨:下次能不能不要再擔任會試考官了,畢竟自己身爲解元,卻已經整整九年都沒參加過會試了。

好不容易熬到1862年,26歲的張之洞才第一次參加會試,結果卻因爲各種原因名落孫山,還好次年再次參加會試才終於考中了第141名。殿試結束後,張之洞的答卷本來被考官們列爲第二甲,但閱卷時慈禧太后看到張之洞這個名字後感覺好像有點印象,因爲張之萬是曾經的狀元,而張之洞15歲時就曾高中解元,於是當場就將其定爲第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探花。

張之洞意外成探花,感恩慈禧卻不盲從 第2張

按照正常的思維,會試和殿試是等額考試,一般只是少數人的名次會發生較小的變化,而張之洞能夠從第141名昂首挺進前三,完全是拜慈禧太后的恩賜而幸運得來的,所以張之洞對慈禧的這份知遇之恩感激涕零,終身都對慈禧太后極爲忠誠。

從1864年高中探花開始,張之洞在北京當了十多年頗有政績的京官以後,直到1881年纔出任山西巡撫,從而正式開始了他的封疆大吏生涯,此時他年僅45歲。四年後他因爲對法主戰被擢升爲兩廣總督,並開始了他的洋務生涯。在隨後的若干年裏,他不但創辦了好幾所高等院校(比如說今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還創辦了許多近代軍工重工業企業(比如說當時的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等),終成晚期一代名臣。

張之洞意外成探花,感恩慈禧卻不盲從 第3張

前面說到,張之洞一生對慈禧太后忠心耿耿,但也有例外的時候。1900年,慈禧太后因爲諸多原因(包括義和團運動等)宣佈對英、法等十一國列強宣戰,導致八國聯軍侵華,同時命令南方各督撫率兵前來護駕,但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和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李鴻章等人卻聯合起來對外宣稱“坐擁東南,死不奉詔”,也就是我們後來常說的“東南互保”——不但拒絕執行慈禧太后的救駕命令,還稱此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不久,清廷和八國聯軍和談成功,結果張之洞等人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因爲“力保疆土”而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嘉獎。

1909年,73歲的張之洞在彌留之際留下遺言:“爲官四十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這或許算得上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吧。不久,這位晚清四朝老臣與世長辭,諡“文襄”,贈太保,入祀賢良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