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韓信選擇棄項羽投劉邦 頗具革命性的一跳

韓信選擇棄項羽投劉邦 頗具革命性的一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用當下時髦的話語來形容,“擇木而棲”的韓信堪稱“楚漢第一跳槽大咖”。之所以稱第一,是因爲他的槽跳得最高、最險。這頗具革命性的一跳,不僅改變了韓信的命運,還影響了歷史進程。

韓信是今江蘇淮陰人,約生於秦始皇十七年。史書中,那位“飯信”的漂母透出一點信息:“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有人據此推斷,韓信爲韓國庶王孫。但也有史家認爲,“王孫”只是一種尊稱,“如言公子也”。

韓信選擇棄項羽投劉邦 頗具革命性的一跳

網絡配圖

韓信是否爲王孫難以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僅具有相當的教育背景,而且熟讀兵書戰策。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韓信恰恰十五六歲,正是讀書的年齡。暴秦的《挾書律》規定,敢有收藏諸子百家著作的,連人帶書一起燒掉;命令下達30天內仍不燒書的,在臉上刺字塗墨,發配到邊地日夜防守敵寇、修築長城。在如此殘暴的統治下,即便如張良那樣出身顯赫的人(祖父和父親都做過韓國宰相),也只是有幸得到一部 《太公兵法》。韓信如系草根,焉能熟讀兵書戰策?

由於從小就受到了教育,所以韓信素負大志。秦二世二年,項梁的起義軍渡過淮水,韓信仗劍從戎,成爲項梁麾下的一名親兵。這年九月,項梁兵敗戰死,韓信便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了個郎中——執戟衛士。之後,韓信屢次向項羽獻計獻策,以求重用,均未被採納。亞父范增屢次薦舉他,可是項羽剛愎自用,自負手下猛將千員,始終未把韓信放在眼裏。後來,范增到彭城去見義帝,臨行前再三叮囑項羽:“韓信乃不世之材,用則重用,不用殺之。”

韓信知道項羽不會重用自己,最終選擇棄楚投漢。初到漢軍,韓信只是做了個接待賓客的連敖官。後來因事犯法,被判處斬刑。同夥13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時,他擡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夏侯嬰,便高喊:“漢王不是想要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爲什麼要斬殺壯士?”滕公感到這個人的話不同凡響,又見他相貌堂堂,就想把他放了。

韓信選擇棄項羽投劉邦 頗具革命性的一跳 第2張

網絡配圖

經過一番交談,滕公對韓信大爲欣賞,於是報告給劉邦,但劉邦“未之奇也”,只任命韓信爲治粟都尉,管理糧倉。治粟都尉管理着供應幾十萬大軍的儲備糧,大小糧倉星羅棋佈,還有很多散堆在地上的穀子,像一座座小山,可謂恆河沙數。此前所有治粟都尉上任時都只是看看賬目就完事了,誰都不知道儲備糧的準確數量。韓信來到倉所,沒有看賬目,而是直接驗看倉廒,清點糧倉和糧堆的數量,然後對管理賬目的人報出軍糧一共是多少多少。管賬的人打開賬本一看,居然一點不差。

滕公聞知此事,立刻報告給蕭何。蕭何亦以爲奇,於是召見韓信:“適聞賢公清點糧倉谷堆,不知何法便能知如此大數?”韓信說:“算有小九之數,有大九之數,若能精通此法,雖四海九州亦可算出,況區區倉谷乎?”蕭何稱賞,延之上坐,拱手對韓信說:“願賢公論天下之形勢,決天下之安危。”

韓信選擇棄項羽投劉邦 頗具革命性的一跳 第3張

網絡配圖

韓信說:“漢王雖左遷褒中,然養威蓄銳,爲虎豹在山之勢,使智者無以用其謀也。項王雖然所向無敵,但天下諸侯均有背叛之心,外若爲安,內有隱患。漢兵失此機會而不東征……雖老死不得出褒中矣!”蕭何近前附耳曰:“前日棧道已燒絕,漢兵無路可出,奈何奈何?”韓信笑道,前日燒絕棧道,必是智者與丞相計議,定當另有別路可通漢兵,此計只可瞞項王,不可欺智者……

蕭何見韓信議論如江河滔滔萬里,心甚奇之,認定破楚元帥非韓信莫屬。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