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王陽明的哲學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陽明的哲學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陽明的哲學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爲表裏,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爲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王守仁留有三本傳世之作《傳習錄》、《陽明全書》(即《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門人所輯)、《大學問》。《大學問》被認爲是王陽明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陽明學在現代中國仍有廣泛影響。著名學者徐梵澄經過幾十年對中國,印度,歐洲思想研究以後,在晚年也對陸王心學讚譽有加。

中國大陸的當代學者蔣慶也對陽明讚譽有加(見《政治儒學》一書)。後陽明學通過餘姚老鄉朱舜水傳至日本,日本近代的著名軍事家東鄉平八郎,爲王陽明學說所折服,隨身腰牌上刻有七字"一生伏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是日本近代快速崛起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指引。

蔣中正也是王陽明學說的信徒,並因此將臺北草山改名爲陽明山。陽明學逐漸演化成了七個流派:江右學派,南中王門學派,粵閩王門學派,北方王門學派,楚中王門學派,浙中王門學派(左派),陰陽左派(泰州學派)。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王守仁從“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出發,他反對朱熹的“先知後行”之說。

王陽明的哲學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守仁認爲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如果只是自稱爲知道,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爲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真正的知行合一在於確實的按照所知在行動,知和行是同時發生的。

他的目的在於“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北京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把它作爲校訓的一部分。

王守仁經歷過百死千難的人生體驗,在五十歲時提出猶如畫龍點睛般的學說宗旨“致良知”:“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只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不實落用功,負此知耳!”

人性本善,良知現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懼,所謂“慎獨”(獨處時猶如在大庭廣衆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禮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沒有絲毫不善夾雜,“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使心靈不受任何染污,這樣良知自能百發百中。

王陽明解釋說:“夫心之本體,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靈覺,所謂良知也。君子戒懼之功,無時或間(間斷),則天理長存,而其昭明靈覺之本體,自無所昏蔽,自無所牽擾,自無所歉餒愧怍,動容周旋而中禮(合乎禮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斯乃所謂真灑落矣。是灑落生於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於戒慎恐懼之無間(間斷)。孰謂敬畏之心反爲灑落累(牽累)耶?”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