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死後,其陽明學有哪些重要學派?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死後,其陽明學有哪些重要學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陽明死後,其學一度受到排斥,其思想也一度受到攻擊,但是由於其弟子的不懈努力,其學依然風行天下,輝煌一時,而其時謹守程朱藩籬者,幾復無人,可見陽明學的勢力影響之大。至於陽明後學,據《明儒學案》所列,計有浙中、江有、南中、楚中、北方、粵閩、泰州等七個學案。其他受王學影響,並以其爲宗者也不在少數。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死後,其陽明學有哪些重要學派?

閩粵王門學派

代表人物有方獻夫、薛侃,主要學者還有楊驥、周坦等。

方獻夫,字叔實,號西樵,少年中進士,官爲吏部主事,遷員外郎。拜王守仁爲師,爲王門嶺南弟子的第一人。又官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引疾歸裏。後又起用爲武英殿大學士。

薛侃,字尚謙,號中離,廣東揭陽(今廣東揭陽市)人。正德年間進士。請歸養親,於江西拜王守仁爲師,學習四年。先後授行人、司正。終因立儲上疏,遭太常彭澤、少傅張字敬的誣枉罷官。歸田講學,弟子百餘人。

楊驥,字仕德,先拜湛若水爲師,後來卒業於王守仁。

該學派認爲“心”是世界的本體。所謂“天由心明,地由心察,物由心造”(薛侃《語錄》)。又提出認識人應從“可見可聞”人手。說:“學不明,世儒只在可見可聞、有思有爲上尋學,舍之,便昏債無用力處”。“道本家常茶飯,無甚奇異”,“世人好怪,忽近就遠,舍易就難,故君子之道鮮矣”。

社會倫理觀方面,提倡捨生取義。說:“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是忘軀求道之意”(薛侃《語錄》),“重生是養口、體者也,成仁取義是養大體者也”。儒家這種“捨生無慾”與佛老不同。佛老“二氏之敝,在遺倫”。即儒家捨生是不惜以最大代價履行社會義務,而佛老的空無是逃避社會責任。

該學派主要著作有薛侃《語錄》;薛侃門人《研幾錄》。

北方王門學派

北方之爲王氏學者獨少,穆玄菴既無問答,而王道字純甫者,受業陽明之門,陽明言其“自以爲是,無求益之心”,其後趨向果異,不可列之王門。非二孟嗣響,即有賢者,亦不過跡象聞見之學,而自得者鮮矣。

北方門是明代陽明心學“王門七派”之一,而洛陽王學又是北方王門的主力軍。此派學者在學宗陽明的基礎上多有發明,爲陽明心學北移做出了巨大貢獻,一時蔚爲北方大宗。它即是陽明心學在北方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學派,也是傳承“洛學”的重要學派。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死後,其陽明學有哪些重要學派? 第2張

楚中王門學派

湖南一方的王守仁門人學派,代表人物有蔣信、冀元亨。

蔣信,字卿實,號道林,明朝中後期楚之常德(今湖南常德市)人.嘉靖年間進士;官爲戶部主事,轉兵部員判、郎,又爲四川僉事,興利除害,禁道士妖術;升貴州提學副使,建正學書院和文明書院.後歸故里,建學校於桃花岡,學徒雲集。曾先後拜王守仁和湛若水爲師,學術得於湛若水較多。

該學派主張"心"是世界的本體,心產生"氣",即"太和","氣一分殊"產生世界萬物。(黃宗羲:《明儒學案·楚中王門學案》,本文下同)

認爲"人除卻血肉,只有這一片精靈喚做心"。"命之曰心,本取主宰之意,心之活潑潑處是性。""宇宙渾是一塊氣",亦稱"太和",源自於"穆",即無或默,源自於"命",源自於"道",源自於"誠",源自於"太極",穆、命、道、誠、太極皆同義,總之是"一個神理"。

從"心"來看,便看到"心"產生"氣","心"活潑撥的性質便是"天性之命"。事物同出於一個"太和",所以形形色色,原因是"氣一分殊"。

又認爲釋學爲"空",儒學爲"空處見實"。說:"要之,聖學與釋氏,智原是不同,釋氏只要見一個空,聖人卻是於空處見萬物一體。自身與萬物一例,所以此心便無所不貫,人倫日用,何處容增減一毫?"

該學派主要著作有蔣信著《桃岡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