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一生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一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淵明作爲頗爲著名的偉大詩人,歷史上有很多的關於他故事,例如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則美談,還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顏公付酒錢等世人熟知的故事流傳至今。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一生

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晉書陶潛傳》,故事主要發生在陶淵明最後一次出仕時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淵明爲了家中的生計,前往距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這年的冬天,陶淵明在彭澤縣上任八十一天時,恰逢潯陽郡的督郵前來彭澤縣巡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是個名叫劉雲的人,他兇殘狠厲的爲人以及貪婪的個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兩次都以巡視爲藉口向各縣索要賄賂,如果不給賄賂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那個人,因此,他每次巡視完畢後都是滿載而歸的。

這次前來彭澤巡視的督郵是個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達彭澤的旅館,就命縣吏叫縣令去見他。陶淵明雖然相當瞧不起那些貪圖富貴、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就立馬動身去了。沒想到的是卻被縣吏阻攔,而且還被告知參見督郵需要身穿官服,並且要束上大帶,不然是失禮的表現,會被督郵趁機大做文章的。這下子,陶淵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長嘆一聲後說自己怎麼能爲了五斗米的俸祿而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小人獻殷勤呢。

說完之後,陶淵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並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而彭澤縣令這個官職陶淵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陶淵明是哪朝人

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要是問起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一般的回答是東晉,雖然他生存的年代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陶淵明又叫做陶潛,他的字是元亮,他爲自己取的號是“五柳先生”。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一生 第2張

陶淵明畫像

陶淵明的早年生活比較貧苦,雖然父親還算有錢,但是在父親死後便家道中落,之後一直在爲了生計奔波。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淵明一直走走停停,經常辭職回家一段時間,再復出。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兩家的思想有關。陶淵明自幼喜愛讀書,儒學經典與道家珍藏他都喜歡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着揮之不去的儒道兩家的痕跡。既想爲官一方,又想回家隱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

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了彭澤令的官職之後,終於將對官場的失望轉換到實際行動之中,僅僅接過官職八十多天,陶淵明便辭職不幹了,之後也再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淵明便是看穿了這種黑暗,明白體制內的人們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藥,他不願也像這些人一樣隨波逐流,他不願爲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在陶淵明的隱居期間,有許多人勸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這個時候的陶淵明已經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於是做下的決定便再也不隨意更改。後人談起陶淵明,多是以高潔、隱逸之詞形容,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陶淵明名句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詩人,也是我國田園詩派的開創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後人都稱他爲“靖節先生”,他給自己起的號是“五柳先生”,原因是在他隱居之所附近種着五棵柳樹。從陶淵明的自號中便能看出他是一個怎樣隨性而又率真的人。陶淵明是一名極其出色的文學家。辭賦家、詩人,流傳下來的陶淵明名句也有很多,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陶淵明名句吧。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一生 第3張

陶淵明畫像

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陶淵明作品,非《桃花源記》莫屬,甚至還被選入了大多數學生課本中。《桃花源記》中有這麼一句:“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講的是在桃花源中看到的村民們的生活狀態,無論是年紀很小的稚兒,還是年事已高的老人,都是一副高高興興的樣子。從這句話中,能讀到的是陶淵明所向往的寧靜、怡然自得的生活,不爲外物所擾,不被世間的功名利祿所傷,人人心平氣和地生活着,這也是陶淵明自己十分嚮往的生活環境。

在《歸園田居》其三中,有這麼幾句詩:“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講的是陶淵明怡然自得的隱居生活,儘管自己不擅長打理農事,搞出了“草盛豆苗稀”的滑稽事,但是仍然每天一大早便去打理田地了,一直到月亮升得老高才揹着鋤頭回家。這既是對自己農耕生活的描述,也是對自己不再爲了五斗米折腰的自豪。整日的躬耕讓自己回到了最理想的狀態,沒有官場的浮名利祿,自己生活得十分安然自得。

可以說陶淵明的隱居生活,都描繪在了他的詩裏。

  陶淵明自號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也是一位芳名流傳千古的隱士。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在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就有記載陶淵明自號的來歷。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一生 第4張

陶淵明畫像

陶淵明自號取自隱居時屋邊的五棵柳樹,而陶淵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樹那般飄逸自然,以樹木爲號,也足以彰顯陶淵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淵明在年輕的時候也曾追逐過功名利祿,從江州祭酒開始,到彭澤縣令爲止,在擔任彭澤縣令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陶淵明就拋下了自己的仕途,選擇了另一條歸隱田園之路。

陶淵明從小便喜歡閱讀一些儒家經典,喜歡安靜的環境,喜歡自然萬物,不願像個平常人一般生活。衆人的志向都是爲了當官爲了功名利祿爲了錢財滿盈,而陶淵明從小便想着過上恬靜無爲的生活,但是因爲種種原因卻總是事與願違。陶淵明有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妹妹,他們的父親還有一個小妾,因此陶淵明小時候的家境還是蠻不錯的。但是他們的父親在陶淵明八歲的時候便去世了,之後更是家道中落,爲了謀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淵明同時受着儒家與道家的影響,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場一展宏圖,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無爲無慾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的,陶淵明一生都沒有做過什麼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時候,陶淵明出任了他爲官生涯中的最後一個官職,不到三個月便辭官回家,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隱居生涯。也就是在這段隱居歲月裏,陶淵明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辭賦詩篇,儘管之後也有多人勸他出仕,但早已習慣田園生活的陶淵明統統拒絕了。陶淵明死後,人們私諡他爲“靖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