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唐朝和宋朝的文學成就怎麼樣?爲什麼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更多一點?

唐朝和宋朝的文學成就怎麼樣?爲什麼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更多一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唐宋八大家唐朝只有兩人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其實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唐代的文學成就是非常高的,我們都在小時候上學期間背過唐詩三百首,而不是宋詩。但實際上,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都是宋朝的文學家,唐代只有兩位。可能很多人會奇怪,爲什麼李白和白居易等人沒入選唐宋八大家呢?因爲唐宋八大家是以散文爲主,而且他們都是推行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當時詩風鼎盛只是一個常規,真正把文學成就提升一個檔次的還是以唐宋八大家爲首的人物。

唐朝和宋朝的文學成就怎麼樣?爲什麼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更多一點?

1.唐朝詩歌鼎盛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鼎盛的時期,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就就是詩歌,唐詩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也對世界上多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影響。

唐詩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詩體形式的運用,還創造出了風格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裁,這對格律音韻有着嚴格要求的新詩體,將中國的詩歌語言文化藝術,推到了一個歷史上成熟的巔峯。

唐朝詩歌文化的鼎盛,離不開唐代無數優秀詩人的作品,但爲什麼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唯獨唐代的詩人獨領風騷呢?這與唐代的取士方法有關。

唐朝和宋朝的文學成就怎麼樣?爲什麼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更多一點? 第2張

古代的取士方法,從先秦時期的“世官制”,到漢時的“察舉制”,再到魏晉的“九品中正制”,至隋唐,“九品中正”的取士方法已不太適合統治的需求,於是隋文帝楊堅首創“分科舉人”,到楊廣時期,科舉取士制度正式成爲國策,隋滅後,唐朝沿用了隋的科舉制,並在隋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以進士科爲重,明經科次之。

“進士及第”是當時讀書人最大的榮耀,無數的讀書人寒窗十年,就只是爲了一朝“及第”,一來可以光耀門楣,二來一展胸中抱負或解決生活困頓的問題,而唐朝時,進士科主要考的就是詩賦,所以唐朝科舉也有“詩賦取士”之說。基於這個原因,唐朝詩風的盛行就不難理解了,如《資治通鑑·唐代宗廣德元年》中載:“考文者以聲病爲是非。”“聲病”,就是詩歌韻律上的毛病。所以在唐代,往往有諸多“白首窮詩”的讀書人,一生究詩研賦,只爲考上個進士,這倒讓很多傑出的詩歌作品,在這蹉跎的歲月裏,被創作了出來。

2.科舉作用巨大

唐時的考進士,比之明經科,難度可是爲歷朝之最,所以也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唐朝的大文豪韓愈,就曾多次不第,甚至連“詩聖“杜甫,在考時也是名落孫山,可見難度之高。除了兩位外,更有無數才學出衆的唐代才子紛紛落榜,這也是爲什麼留存的唐詩作中多存鬱郁之意的原因了。

唐時科舉難考的問題主要還是出自科舉制度上,唐朝的科舉並沒有採取“糊名“制,士子考試前可以公開推舉,謂之“通榜”。而考進士的士子,往往會將自己的作品遞呈給朝中有聲望的人看,稱爲“溫卷”,像韓愈,在科舉期間就曾多次給宰相上書自薦,考官會根據考生的社會名望和才德作爲取士時的參考。

這樣的科舉制度,讓許多出身不好,或名聲不顯的讀書人,科舉之路異常坎坷,如杜甫,雖然身後獲得諾大的名聲,但在當時卻是名聲不顯,所以導致仕途不順,一生窮困潦倒,連兒子都被餓死。而杜甫的詩作,雖然多發憂國傷民之情,但骨子裏散發而出的,主要還是自身難展一身抱負,以圖回報國家之心罷了。

3.描寫詩人晚唐真實寫照

再如唐詩《己亥歲二首》的作者曹鬆,一生研詩備考,卻無一中第,直到71歲高齡,碰上了皇帝心情不錯,才下旨選撥一些出身貧寒,參加過多次科舉沒有考中的考生,特賜“恩榜”,才最終成爲了進士。當時同榜的五人中有二人已經超過了七十歲,剩下的三人也都過了六十歲,於是這次的放榜就被時人稱爲“五老榜”。

“五老榜”謂之當時的佳話,但實際上,這更像一種諷刺,曹鬆當年被授校書郎,後遷任祕書省正字,但如此風燭殘年,那堪勞累,及第次年曹鬆便逝去。

曹鬆在唐代無數傑出的詩人中名氣並不算顯赫,但他在科舉路上蹉跎一生所作的《己亥歲二首》,卻是唐詩中的傑作,如“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更是千古名句。曹鬆一生都在科舉路上蹉跎流浪,因生活在底層,也見多了窮苦百姓的苦難,再加上屢考不第,心中自然難免存有怨憤,“憑君莫話封侯事”是諷刺當時的鎮海節度使高駢的詩句,高駢因鎮壓黃巢有功,被封渤海郡王,在曹鬆眼裏,高駢之流不過是“功在殺人多”而已,就像“一將功成萬骨枯”中深深流露出來的厭惡和憤恨。

唐朝的詩風因科舉而鼎盛,又因環境而變化,所以盛唐詩歌多是意氣風發之作,而中晚唐詩歌,因爲戰亂和朝政的腐敗,往往胸懷抱負的有志之士,卻不得所用,一生流浪坎坷,因而詩歌的表現變得內斂沉鬱,多有憤怒譏諷之作或顯露厭世歸隱之心,正如晚唐著名詩人韋莊,從“平生志業匡堯舜”,到後來的“又擬滄浪學釣翁。”這是大多數晚唐詩人政治理想破滅後的真實寫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