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韋莊65歲寫給女道士一首詞,道士讀後爲何絕食而亡?

韋莊65歲寫給女道士一首詞,道士讀後爲何絕食而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韋莊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千萬不要把唐朝的“女道士”和道心篤定、六塵不染等詞語掛上鉤,因爲她們是極爲特殊且高貴的敏感羣體。唐朝皇室及貴族之女常有入道者,入道後的生活隨性自由,因此竟逐漸引爲風尚,大家閨秀、千金小姐紛紛涌入道觀。

韋莊65歲寫給女道士一首詞,道士讀後爲何絕食而亡?

又因爲唐朝尚道之風濃郁,不少文人遁入習道生門,因此唐代詩人之中有很多都與女道士談過戀愛。比如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道號無上真,李白與王維甚至還因此成爲情敵。所以如今讀到詩人與女道士之間相互唱和並不奇怪,鹿虔康就曾爲女道士寫下“玉佩搖蟾影,金爐嫋麝煙。露濃霜筒溼,風緊羽衣偏”的句子,儼然一副紅飛翠舞的歌女形象。

韋莊是晚唐五代時期著名詞人,爲花間派代表作家,與溫庭筠齊名,詞風清麗,情致雅然。韋莊生於王朝更迭之際,在唐朝覆滅之後,他轉而投靠前蜀王建,此後便終生以丞相身份仕蜀。不過,在前蜀任職期間,韋莊遭遇了一樁人生悲事,寫下了一首感傷之詞,成爲廣爲傳誦的千古名篇。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女冠子”的詞牌出自道家樂曲,由於唐代女子不束冠,唯有女道士戴冠,所以凡有冠者,皆是女道士,此後詞人便以“女冠子”來爲女道士抒情納意。韋莊這首詞以女道士的口吻去訴說相思之愁,實際則是反爲之,即抒發他與女道士離別之後所產生的情愁。

韋莊65歲寫給女道士一首詞,道士讀後爲何絕食而亡? 第2張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韋莊竟然連續使用兩句用以記載日期,這種寫法在整個詞史上都極爲少見!有學者評價曰“衝口而出,不假妝砌”,這好像是日記本里的開頭,又像是他醉酒後所吐露的真言,足可見女子對“別君時”的記憶之深,分手那天,深深印進了他的靈魂。

整整一年,別離已經一年,痛苦的相思也已一年,女子經受了無限煎熬,卻始終念念不忘與君離別時的樣子:“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那一天,女子忍住淚水假裝低頭覆面,含羞皺着眉頭。“佯”,不是做作而是掩飾,是對離人的最後的心疼:女子不忍對方見到自己滿臉橫淚的樣子而更加悲傷,只好假裝不去看他。

可是,離別之時爲何會“含羞”呢?小解認爲,這恰恰對應了“佯”字:女子假裝低頭,總得找個理由吧,而“含羞”就是理由!她假裝是因爲羞澀而低頭,其實則是爲了掩飾悲傷;同時,別離之際總有千言萬語要講,可總會越說越傷,女子始終難以啓齒,這是她“含羞”的另一個原因。

這一句簡直驚爲天人,難怪清代文學家陳廷焯評價道:“起得灑落。‘忍淚’十字,真寫得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相愛的兩人必須要分開呢?

詞解記載:“此二首乃追念其寵姬之詞。前首是回憶臨別時情事,後首則夢中相見之情事也。明言‘四月十七’者,姬人被奪之日,不能忘也。”

韋莊65歲寫給女道士一首詞,道士讀後爲何絕食而亡? 第3張

韋莊曾帶着一位如花美姬一起進入前蜀,卻不料因此而招來王建橫刀奪愛。四月十七,正是韋莊送寵姬入宮之日,而這位寵姬就是詞中的“女冠子”。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下片中,韋莊竟不知魂已斷,實際是故意裝糊塗,撕心裂肺的是他自己,焉能不知?只是不知比知更悲罷了。他所不知的或許是魂斷的時刻,是當時即斷,還是如今才斷,還是這一年中慢慢撕斷的?又或許,不必有意區分彼此。

“除卻天邊月,沒人知。”這一句極具悲傷效力,我們分兩層來討論。

首先,說明了韋莊的孤獨與寂寞,滿腹思愁無與人訴說,唯有對月傷懷,這與李白“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異曲同工,一種曠世的孤獨油然而生;其次,“天邊月”其實也是子虛烏有,月沒有感情,更不會去安慰誰,它只不過是韋莊聊以慰藉的一種寄託罷了,理解了這一點,才明白此句欲哭無淚之處。

寫下此詞時,韋莊已是65歲高齡,可以想象相思之苦是如何摧殘這位花髮老者的。韋莊情真意切,寵姬亦情深似海,當這首詞傳到她耳朵裏,頓覺萬念俱灰,於是絕望而亡。這首詞也被後世奉爲千年經典,引爲絕唱。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