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

納蘭性德 〔清代〕

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尋常風月,等閒談笑,稱意即相宜。

十年青鳥音塵斷,往事不勝思。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

譯文

《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細細算來,所謂的美景不過只那些時日、只有在多情人的眼裏,風景纔會美麗 即使是一般的風景,隨意談笑,只要稱心,一切也都很好。

已經多年沒有收到你的音信,總是不忍回想往事。一彎殘月下,飛絮撲打着半掩的門簾,這樣的情景總是讓人傷懷。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詞人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難產不幸亡故,詞人因思念其妻故寫下了這首詞。

鑑賞

這首詞寫的是愛情失敗後的痛苦。

《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上闋以議論和敘述爲主,描寫熱戀時的甜蜜幸福。起首兩句寫只要“有情”,便無處不是“好景”。“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緻,莫過於有情人相知相守。在相愛的人眼中,縱然是平常的風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談笑語,都會使人感到稱心如意,美妙無比,這就是所謂的“稱意即相宜”。論及“相宜”,陸游曾吟《梨花》,“開向春殘不恨遲,綠楊率地最相宜”。無論是在人生的春秋還是晴雨,遇到她,孤單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參考,而是確定,是唯一。她隨風而過,不似斯佳麗那般瘋狂固執的愛卻如一杯陳年女兒紅,令人沉溺於往事中久久不願醒轉。

而下闋筆鋒陡然一轉,從熱戀的甜蜜轉爲離別的苦楚。好景不長,這是千百年流傳的古訓。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會發生。越渴望,越難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難求。“十年青鳥音塵斷”,此處“十年”雖非實指,但也足以說明詞人與所愛之人已經分離多年,且送信的青鳥不見,杳無音訊。那些陳年往事日日溫習,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煩惱。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陰”之時,本應與愛人盡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輝在人間劃出一道銅牆鐵壁,一邊“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另一邊只剩“一鉤殘照,半簾飛絮”。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過沒有到傷情的地方。那一份執著的念想,和盧氏一起生活的時候,盧氏的一顰一笑,納蘭的一言一語,打碎了,攪勻了,和一團泥。看着彎月餘暉灑照在沾滿柳絮的簾子上,詞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涌而出。“一鉤殘照,半簾飛絮”,接下來的這兩句進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難耐,相伴的那些日子雖無大喜,回憶起來卻總是沁着丁香一般若有若無的甘甜。即使人再合適、再稱意、再相宜,若不屬於自己,到最後也只有“不勝思”的“往事”。最後一句“總是惱人時”方點醒題旨,表達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上下兩闕一喜一悲,對比鮮明,簡淡清新,自然道來,直中間曲,質而能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