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宴清都·秋感》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宴清都·秋感》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宴清都·秋感

吳文英 〔宋代〕

萬里關河眼。愁凝處,渺渺殘照紅斂。天低遠樹,潮分斷港,路回淮甸。吟鞭又指孤店。對玉露金風送晚。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吳王故苑。別來良朋鴉集,空嘆蓬轉。揮毫記燭,飛觴趕月,夢銷香斷。區區去程何限。倩片紙、丁寧過雁。寄相思,寒雨燈窗,芙蓉舊院。

譯文

《宴清都·秋感》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身處廣袤的江淮平原,山山水水盡收眼底。在愁悶中凝視西方,茫茫暮色中夕陽正一點點地收斂起餘暉。身在曠野,只見天邊的樹顯得異常低矮,潮汐在淮河的原入海處分道,大路在一個接一個的湖泊之間迂迴延伸。我用馬鞭遙指着遠處一個孤零零的路邊客店,將去那裏借宿一宵,並且在那裏迎着習習涼風喝上幾杯玉露酒。從古至今有多少個才子佳人,如果面對着曠野、夕照、孤店、獨酌等的環境,一定會產生出許多寂寞淒涼的感觸。

我離開蘇州後,不知道留在那兒的朋友們有沒有再聚會過。而我自己卻羈留外地,遷居無常,命運多舛。想起從前在蘇州時與朋友集會歡宴秉燭揮毫、徹夜傳杯暢飲的快樂日子,如今就像做夢似的消失殆盡,連所愛的女子也杳無音信。雖歸程未定,路途遙遠,但這種區區小事難以阻隔得斷我的思念,我用片紙表達自己的心曲,並且反覆叮囑帶信的人一定要把信送到目的地。此時身居客中,還追憶着在蘇州家中曾與蘇妾挑燈夜話的情景。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繪景寄情,抒發了作者的孤寂之感;下片從回憶入手,表達了作者對舊景、舊人、舊情的留戀,並注入了對國事頹危的憂傷。全詞將對國事的隱憂與個人的傷離糅在一起,將寫景、抒情、敘事融爲一體,語言凝練,格調蒼涼。

《宴清都·秋感》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第2張

上闕“萬里關河眼”一韻,劈空而來,境界頗大,寫登臨高處,放眼萬里關河。此韻統以下兩韻,只見天邊夕陽殘照,紅霞漸漸收斂,凝望間只覺渺渺茫茫,一片虛無,一個愁”字帶來多少惆悵!這黯淡的景物難道不是國運日衰的象徵全詞以景開章,爲全詞定下了黯淡悵惘的感情基調。“天低遠樹”一韻,繼寫登高所望:郊野曠遠,湖水瀰漫,山迴路轉。“天低遠樹”化用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極寫郊外野曠,“潮兮斷港”指潮水切斷了港灣,描湖水瀰漫之狀。“路回淮甸”言淮水流域,山路迂迴曲折。此三句以鼎足對寫出眼前景觀,對仗工穩,富有表現力。“吟鞭又指孤店”二韻,反用秦觀《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表達了在金風玉露的秋天傍晚,又要遠離親友,孤身一人,揮鞭遠去。“恨自古、才子佳人”一韻,將自己遠離親人的愁情,擴大開來,想從古到今,才子佳人都在爲別離而飲恨。

下闕,繼歇拍的“多感”展開筆墨。“吳王故苑”一韻,感嘆自己隻身離開蘇州,再不見蘇州滿蘊興亡的古蹟;離別了良朋好友,再不能雅集一堂;現只能漂泊他鄉,如蓬草一般隨風飄轉。“空吸”二字,蘊含着多少憂傷與無奈。“毫記燭”一韻,逆筆寫在蘇州時的往事。“揮毫”句,化用《南史·王泰傳》語句,言自己才情橫溢,及與反聚在一起吟詩刻燭比賽做詩的情況。“飛觴趕月”記自己與良朋們月下飲酒的樂事,此二句是“雅集”的具體內容,從行文上呼應“良朋雅集”。“夢銷香斷”一句,寫在蘇州的往事中,更值得追憶的是與蘇姬的相識相知,而現在人已去,夢已無,香已斷,這不禁令人感慨萬端。“區區去程”言己身所在之處離蘇州並不遙遠,而“何限”二字卻道出雖不遙遠,卻未能返回的遺憾。“倩片紙叮嚀過雁”一句,言只能書寫信函請鴻雁捎書了。“叮嚀”一詞,寫出了叮嚀囑託的懇切之情。最後“寄相思”一韻,以景、情並敘作結。“寒雨燈窗”化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表達了相思之情。“寄相思”一語,雙綰上下韻,既是上韻鴻雁傳書的內容,又是下韻燈窗夜話的內容。

此詞在漂泊他鄉,追憶友朋,懷念蘇姬中,注入了對國事頹危的憂傷。其比興手法除表現在開端一段的景物描寫外,還運用了將對國事的隱憂與個人的傷離糅在一起,把沉鬱之思打入豔情的寫法之中。另外,此詞在章法結構上亦存有時空變化快,將景、情、事融爲一體的特色。時而寫眼前景物,時而直抒胸臆,時而逆筆寫異地往事,時而轉筆敘寫今日情事,在多次轉折變化中表達了愁情。其三,詞語凝練,善用不同詞語表達怨情。如“愁凝處”“殘照”“孤店”“恨自古”“故苑”“空嘆”“蓬轉”“夢銷香斷”“寒雨”等,故張炎贊曰:“吳夢窗善於煉字面。字面亦詞中之起眼處,不可不留意也。”正如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所說:“重者,沉着之謂。在氣格,不在字句。於夢窗詞庶幾見之。即其芳菲鏗麗之作,中間雋句豔字,莫不有沉鬱之思,瀕瀚之氣,挾之以流轉。令人玩索而不能盡,則其中之所存者厚。欲學夢窗之繳密,先學夢窗之沉着。”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抒懷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據詞中意,此詞當作於蘇姬即將離詞人而去之時,而當時詞人尚在淮地出差,因作此詞抒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