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端午日》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端午日》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日

殷堯藩 〔唐代〕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

《端午日》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年少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不想跟從效仿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希望飲一杯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邊的白髮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在歲月面前無論是聖賢還是愚人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註釋

少年:年輕。

艾符:艾草和驅邪符。

榴:石榴花。

賢愚:聖賢,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鑑賞

《端午日》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作者當時已經年老,“不效艾符趨習俗”既是力不從心,也包含看透熱鬧背後空虛的無奈與悲涼。當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正是元和中興前後,民間的生活處境雖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爲自身的年老體弱,又預見了晚唐時期宦官與藩鎮衝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懶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話昇平”。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也正因爲前文敘述的原因,他才發出了時光易逝,幾人流芳的感慨。此詩相對悲觀,但透過詩辭的背後,我們卻可以從作者的視角,窺見當時晚唐的一景。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