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黃景仁《都門秋思四首·其二》:作者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黃景仁《都門秋思四首·其二》:作者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黃景仁的《都門秋思四首·其二》,一起來看看吧!

黃景仁《都門秋思四首·其二》:作者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都門秋思四首·其二

黃景仁〔清代〕

四年書劍滯燕京,更值秋來百感並。

臺上何人延郭隗?市中無處訪荊卿。

雲浮萬里傷心色,風送千秋變徵聲。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尋騶卒話平生。

首聯“四年書劍滯燕京,更值新來百感並。”詩人說自己滯留燕京四年,虛耗了精力,空度了年華,嚐遍了酸甜苦辣,時逢寒秋,更是百感交集,一樁樁往事涌上心頭。“書劍”指代文士生涯。以書耀文,以劍顯武,是古代儒生本色,是詩人的驕傲。“滯”是不通不暢之意,說明命運多艱,仕途蹇澀。此聯上句突出詩人形象,下句“更”字使詩意推進一層,將感情強化,引出“百感”。秋來更增百感,源於“宋玉悲秋”。宋玉《九辯》開頭就高唱“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此後,它就引發了許多詩人的生活感受和藝術聯想,也成爲詩歌創作的觸媒。

頷聯“臺上何人延郭隗,市中無處訪荊卿。”承接上文“百感並”,寫其所感。詩人在秋色觸目,憂愁苦悶,百感交集之時,頭腦中浮現出兩個古人,一個是郭隗,一個是荊軻,他們都有過不同尋常的際遇《戰國策》、《史記》均有燕昭王禮聘郭隗的記載。《史記·燕世家》:“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燕昭王爲隗改築宮而事之。”《文選》李善注還載有燕昭王於易水邊建黃金臺以招天下賢士的故事。兩千年來,燕昭王成爲禮賢下士的代表人物,郭隗成爲文人學子羨慕嚮往的榜樣。

黃景仁《都門秋思四首·其二》:作者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第2張

荊軻亦曾受燕太子丹特殊禮遇,同時他還有幾位肝膽相照的朋友。《史記·刺客列傳》:“荊軻者,衛人也。而之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卿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今雲“市中無處訪荊卿”,即傷心知己無從尋覓,又隱指像荊軻那樣的際遇今己難逢。懷念郭隗,尋訪荊卿,表明詩人企盼受到當權者的尊重和厚待,渴望找到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知己。但是英主難逢,古賢遠逝,徒令寒士唏噓感喟而已。兩句用典,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使其悲秋之情顯得更爲深沉厚重。

頸聯“浮雲萬里傷心色,風送千秋變徵聲。”放眼遠望,萬里浮雲呈現一片灰黯顏色。頃耳細聽,颯颯秋風裏傳來千年迴響的變徵悲音。上聯主要是懷古,此聯轉入了傷今。詩句展現出北國秋色的壯闊景象,但在詩人眼中,它卻是一片“傷心”顏色,他聽到的卻是一種“變徵”哀聲。變徵聲:變徵爲古音階之一。古人把音樂分爲宮、商、角、徵、羽五聲,又有變宮、變徵二聲。變徵音色淒涼,宜於悲歌。“變徵聲”與上聯“訪荊卿”照應。詩人在秋風中彷彿聽到了變徵之聲,一方面寄託對荊軻的嚮往和懷念之情,一方面從聽覺上渲染心境的悲涼。旅京無託,志士失意,不免感到萬物同悲,此融情入景也。

尾聯“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尋騶卒話生平。”此尾聯收束全篇。京都四年,懷才不遇,知己難尋,在蕭颯秋風中,百感交集,憋悶鬱結,欲以長歌排遣,卻又意興索然,心情頹喪,只好尋找身份低賤的僕伕隸役共話生平,一訴衷腸了。騶卒:官府服賤役的僕隸。南朝樑人謝幾卿曾於鬧市與騶卒對飲,爲放縱不羈之士所激賞。作者此語既有失意於上層社會,欲到平民中尋覓知己的想法,又有放縱情懷,不計窮通得失的意味,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寬慰。前面兩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此聯徒然收回,強自壓抑,另闢通途,便產生了沉鬱頓挫、縱放自如、悠然意遠的藝術效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