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杜荀鶴所作的《冬末同友人泛瀟湘》,表現出詩人的淡泊襟懷

杜荀鶴所作的《冬末同友人泛瀟湘》,表現出詩人的淡泊襟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荀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晚唐時期官員、現實主義詩人,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其詩作平易自然,樸實質明暢,清新秀逸。著有《唐風集》(十卷),其中三卷收錄於《全唐詩》。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杜荀鶴所作的《冬末同友人泛瀟湘》吧。

冬末同友人泛瀟湘

杜荀鶴 〔唐代〕

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瀟湘。

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嶽麓,雁知春近別衡陽。

與君剩採江山景,裁取新詩入帝鄉。

杜荀鶴所作的《冬末同友人泛瀟湘》,表現出詩人的淡泊襟懷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臘月將盡時去哪裏泛舟最好呢?吟詩起興最好之地莫過於瀟湘。

靠近湘江正在捕魚的漁船買來最肥美的魚兒,逢與落雪時沽來的酒酒香更加醇厚。

夜深之時,深山裏的猿啼遍了整片嶽麓山,雁子知道春天快到了,就別離衡陽飛回北方。

我與君更好欣賞這江山綺麗之景,裁來新擬的詩句傳到長安。

註釋

殘臘:臘月快要結束的時候。臘,指農曆十二月。

吟:吟詩。

瀟湘:代指湖南一帶。

偏:表示程度,很、最、特別。

倍:加倍。

嶽麓(lù):嶽麓山,在湖南長沙。

雁知春近:這裏指雁自衡陽而北返。

剩:更。

採:採摘,指欣賞。

帝鄉:指原零陵,即現在的永州。

杜荀鶴所作的《冬末同友人泛瀟湘》,表現出詩人的淡泊襟懷 第2張

賞析

詩人擅長描摹景物,此詩攝取鏡頭二三,瀟湘水邊風味盡出,而詩人逸興遄飛之態也令人感到可掬。

第一、二兩句就題起句,並揭出選擇瀟湘來遊珩的目的是因其“最多吟興”。“殘臘”即爲詩題中的“冬末”。古代於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祭百神,謂之“臘”,故又稱是日爲臘日,十二月爲臘月。“殘臘”亦即十二月之末。

第三、四兩句承接第一句詠冬末乘舟遊覽之愉快。因爲詩人身在船上,所以能就漁舟買來剮捕得的鮮魚,因是冬末嚴寒,踏雪沽來的酒也就分外香甜和甘美。這兩句寫盡“殘臘泛舟”所特有的風味,同時也表露了詩人“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於貧”的胸襟懷抱。

第五、六兩句詩人詠瀟湘發人吟興的景物。瀟湘地近衡山,衡山回雁峯是大雁南下後至此返回北方之處。衡山復多猿猴。夜深猿啼,春近雁飛,那些正是瀟湘典型的景象。劉禹錫《再授連州至衡陽酮柳柳州贈別》詩的頸聯“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亦以雁、猿對舉。此外,猿之哀鳴、雁之返飛,也都是啓人愁思、惹人詩腸的景象。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詩人壯志難酬而不得不“熟諳時事樂於貧”的悲涼心情。

第七、八兩句詩人說明這次與友人同泛瀟湘的目的,正是爲了採其江山之美以“裁取新詩”。“剩”字在此用得十分警策,它既作“沒有他事,只爲了……”解,又將詩人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表露無遺。“帝鄉”指京都,句意謂所作當傳誦到長安。蓋長安爲唐政治文化中心,詩傳長安,方稱作者,故云。

杜荀鶴所作的《冬末同友人泛瀟湘》,表現出詩人的淡泊襟懷 第3張

此詩通篇寫泛舟瀟湘時的賞心樂事和景色風物,以此表現詩人的淡泊襟懷,同時卻又透露出幾分無可奈何的悲哀。全詩無一字表述內心,卻又將詩人的內心活動表現得真切、豐滿,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荀鶴與友人在殘冬之時爲尋取詩料、遊覽瀟湘時所作的一首清逸之作。詩人於湘江上泛舟,置身世外,自由自在,飲酒、戲風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隨遇而安,以此爲樂。自然的愜意尋求讓他感到生活隱逸的閒適,從而寫下這首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