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唐代方幹所作的《君不來》,展現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唐代方幹所作的《君不來》,展現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方幹,字雄飛,號玄英,門人私諡曰玄英先生,唐朝詩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全唐詩》編有方幹詩6卷348篇。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方幹所作的《君不來》吧。

陪伴是世間最好的長情,所謂的“伴侶”便是能夠相伴終生的人,不離不棄,相敬如賓。榮華,得之幸;富貴,失之運;唯有感情,纔是真命。那些被侮辱的,被欺凌的,被拋棄的,被出賣的……統統不配稱之爲感情,只能是與生俱來的情慾罷了。

唐代方幹所作的《君不來》,展現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生命短暫,情感珍貴,與其蠅營狗苟於功名利祿,不如用心追求可以守望一生一世之人。不要喧囂世間沒有了真情,那只是你的內心迷失在了俗世燈紅酒綠的慾望森林,雙眼再也看不清面前的一切。只有放下,才能把握。

《君不來》

【唐】方幹

遠路東西欲問誰,寒來無處寄寒衣。

去時初種庭前樹,樹已勝巢人未歸。

這首《君不來》的作者方幹,仕途不順,便放下種種糾纏,避世於鑑湖,嘯傲煙雲,求得內心大自在,好不舒暢,好不歡欣。其內心細膩的情感世界,在本詩之中被顯露無遺,與流傳下來的諸多《自君之出矣》,非常類似。

“遠路東西欲問誰”,此處需要注意“東西”之意,並非方位東或西,而是指近旁、旁側,與“遠路”相對。兩者結合,包含無論遠近的意思。具體來講就是,由於掛念之人長時間沒有消息,只好不管是遠方的人,還是近處的人,只要能夠沾邊,就去找人打探,想要得到哪怕一點兒相關的有用訊息。

居家者這種急切的神情,都被詩人灌注在了這簡單的“欲問誰”之中,哪怕是捕風捉影,也要前去尋問一番。而最可使人感動之處,則是“遠路東西”四字背後潛藏着的深情厚意,那種每日每夜都在牽掛着的焦灼感,無時無刻都在惦記着的期待感,被詩人給表現得淋漓盡致,惹人讚歎。

唐代方幹所作的《君不來》,展現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第2張

“寒來無處寄寒衣”,以季節之無情,渲染想念之悲苦。如果說前方不斷詢問各路人馬的舉動令人十分感動,那麼緊接着而來的具體行爲,則愈加讓人體會到居家者內心的彷徨無助。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可是因爲已經與遠行的親人隔絕了通信,缺乏了聯絡,想要給他郵寄禦寒的棉衣,都沒有地方可以郵寄。

思念是無影無形,而季節變換有跡可尋。此處一個“寒來”,把天意高難問的悲劇演繹得非常壯烈,襯托着人類自身的微小與渺茫。而“無處”二字的出現,彰顯了紅塵世人天各一方的困境,不僅是難以化解的,而且會伴隨終身,從而進一步昭示了人生如何寸步難行,忐忑內心永遠難以安放的慘況。

“去時初種庭前樹,樹已勝巢人未歸”,物與人的對比,映襯出相思之苦的濃郁與沉重。你離開的時候,親手種下的樹木,茁壯成材,如今挺拔在庭院前面,樹幹粗大,枝繁葉茂,早已超過房屋的高度,可是時至今日,你卻音訊全無,沒有歸來,徒然令人望樹生嘆,哀惋不已。樹生長之豐茂,人失聯之無蹤,悲哀自然沁入內心。

唐代方幹所作的《君不來》,展現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第3張

詩人掉轉筆觸,由樹及人,爲日漸堆積起來的感情尋找一個排放出口。“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情感的脆弱性,常常令人想要尋找一種寄託,從而可以讓人信服,使人解脫,更可以加強釋放與求得寧靜。睹物思人,並非空穴來風,是情感上另類的詮釋,不免有一種“江山依舊,人事全非”的喟嘆。

或許,當詩人沉浸在自己的創作空間的時候,早就忘記了曾經學習過的那些技巧和手法,一切都被莫名的情緒牽控,詩句似乎信手拈來,而諸般感覺也水到渠成。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可以漸入佳境,與寫作過程中逐漸堆積起來的濃厚情感大有關聯。畢竟,“境由心造”並非胡亂說說的。

全詩建立在“情意”之上,詩人善於謀篇佈局,其間一切進程,都被詩人牢牢掌握,沒有輕易脫離,幾乎全在壺中。所以筆下的描述,反而沒有一蹴而就,彷彿連續劇集,層層推進,頻頻渲染,不焦不躁,把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一點點地展現在衆人的面前,抽絲剝繭,委婉感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