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元稹《重贈》:全詩語言淺顯,卻有一種縈迴不已的音韻

元稹《重贈》:全詩語言淺顯,卻有一種縈迴不已的音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說十五)世孫。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爲終生詩友,同倡新樂府運動,共創“元和體”,世稱“元白”。其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有《元氏長慶集》傳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一百卷。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元稹的《重贈》,一起來看看吧!

元稹《重贈》:全詩語言淺顯,卻有一種縈迴不已的音韻

重贈

元稹〔唐代〕

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

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

陸時雍《詩鏡總論》說:“凡情無奇而自佳者,景不麗而自妙者,韻使之然也。”有些抒情詩,看起來情景平常,手法也似無過人處,但迴腸蕩氣,經久不忘,其藝術魅力主要來自迴環往復的音樂節奏,及由此產生的“韻”或韻味。《重贈》就是這樣的一首抒情詩。首句提到唱詩,就引人進入離筵的環境之中。

此句用“休遣玲瓏唱我詩”作呼告起,發端奇突。唐代七絕重風調,常以否定、疑問等語勢作波瀾,如“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劉禹錫《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這類呼告語氣容易造成動人的風韻。不過一般只用於三、四句。此句以“休遣”云云發端,劈頭喝起,頗有先聲奪人之感。

好朋友難得重逢,分手之際同飲幾杯美酒,聽名歌手演唱幾支歌曲,本是很愉快的事,問題是何以要說“休唱”,次句就像是補充解釋。原來,筵上唱離歌本已添人別恨,何況玲瓏演唱的大多是作者與對面的友人向來贈別之詞,那不免令詩人從眼前情景回憶到往日情景,百感交集,難乎爲情。呼告的第二人稱語氣,以及“君”字與“我”字同現句中,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氛圍。上句以“我詩”結,此句以“我詩”起,就使得全詩起雖突兀而款接從容,音情有一弛一張之妙。句中點出“多”“別”,已暗逗後文的“又”“別”。

元稹《重贈》:全詩語言淺顯,卻有一種縈迴不已的音韻 第2張

三句從眼前想象“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別”字貫串上下,詩意轉折自然。四句則是詩人想象中分手時的情景。因爲別“向江頭”,要潮水稍退之後才能開船;而潮水漲落與月的運行有關,詩中寫清晨落月,當近望日,潮水最大,所以“月落潮平是去時”的想象具體入微。詩以景結情,餘韻不盡。

從藝術特色上看,此詩只說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頭別”)和分手的時間(“月落潮平是去時”)便結束,通篇只是口頭語、眼前景,可謂“情無奇”、“景不麗”,但卻有無窮餘味,能留下深刻印象。這是因爲該詩雖內容單純,語言淺顯,卻有一種縈迴不已的音韻。它存在於“休遣”的呼告語勢之中,存在於一、二句間“頂針”的修辭格中,也存在於“多”“別”與“又”“別”的反覆和呼應之中,處處構成微妙的唱嘆之致,傳達出細膩的情感:與故人多別之後重逢,本不願再分開;但不得已又別,戀戀難捨。更加上詩人想象出在熹微的晨色中,潮平時刻的大江煙波浩渺,自己將別友而去的情景,更流露出無限的惋惜和惆悵。多別難得聚,剛聚又得別,這種人生聚散的情景,藉助迴環往復的音樂律感,就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裏,音樂性對抒情性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