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書憤·其一》陸游所作,描繪了一個愛國詩人的一生

《書憤·其一》陸游所作,描繪了一個愛國詩人的一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他的尚書右丞陸佃的孫子,生於北宋滅亡之際,是南宋愛國詩人,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陸游所作的《書憤·其一》吧。

有位偉人曾說過,“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個人對此深以爲然。而我中華的傲骨,早已經隨着華夏的文化融入了我們的血脈與骨髓,在歷史裏,在故事裏,在詩詞裏,盡皆如此。特別是讓人感到最悲哀,最無奈的南宋時代,卻最是盛產愛國人士,其中的代表,便是事業坎坷,感情不順的陸游了。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六十二歲的陸游,賦閒在家。面對那破碎的山河,想到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感慨世事多艱,特別是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的不幸。於是,他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寫下了《書憤》五首,“書憤”即抒發胸中鬱憤之情,其中以《書憤·其一》最爲著名。

《書憤·其一》陸游所作,描繪了一個愛國詩人的一生

《書憤·其一》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說,年輕時哪裏知道世事如此艱難,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裏飛奔着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自己當年曾以萬里長城來自我期許,到如今鬢髮已漸漸變白,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書憤·其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爲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書憤·其一》陸游所作,描繪了一個愛國詩人的一生 第2張

首聯“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寫作者的回憶。作者回想起當年,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爲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鬱憤?

頸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寫作者在鎮江前線時,雪夜遙望瓜洲渡口宋軍高大戰艦;在南鄭前線上,乘秋風,跨鐵馬,奔馳在大散關道上。這是陸游親歷的兩次難以忘懷的抵抗金兵戰鬥。作者採用列錦手法,兩句用六個名詞簡潔卻巧妙地寫出了戰鬥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殺敵的心情。宋朝的軍隊曾經在東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關打敗過金兵,一處是在冬天, 一處在秋天! 一次是兵船作戰,一次是馬隊交鋒。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戰生活,流露出抗金復國的豪情壯志。

頸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作者描寫垂暮之年的景況,嘆息壯志難酬。“塞上長城”作者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爲“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作者以此自詡,表現出自己年少時捍衛國家,揚威邊地的氣魄。緊接着,詩人用“空自許”與前面的“塞上長城”對比,把而今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上——一切都落空了。更詩人傷心的卻是“鏡中衰鬢已先斑”。詩人此時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年事已高,壯志成空,而山河破舊、國勢日益衰敗。詩人面對如此悽清的景況,觸景生情,心中的悲憤之情油然而生。

《書憤·其一》陸游所作,描繪了一個愛國詩人的一生 第3張

尾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

整首詩從豪情滿懷的“早歲”寫到鬢髮斑白的暮年;從東南部的“瓜洲渡”寫到大西北的“大散關”;從青年時意氣風發、渴望北伐的雄心壯志寫到年老時對世事乖舛、英雄遲暮的感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流動的歷史畫軸,是詩人的一生,一個愛國詩人形象便躍然紙上。

後世人對這首詩評價很高。清代紀昀曾說過:“此種詩是放翁不可磨處,集中有此,如屋有柱,如人有骨”(轉引自於北山《陸游年譜》“附錄二”)。陸游早年跟江西派詩人曾幾、 呂居仁學詩, 後來特別傾心於李白、杜甫、岑參、白居易諸大家,又廣泛獵涉晚唐諸名家,再加上南鄭那段難忘的軍旅生活,使他眼界開闊,後期詩風大變,不僅衝出了江西詩派的樊籬,而且卓然獨立, 自成一家,當時就有“小李白”之稱。特別是他的七律,最爲人稱道,一致公認“當時無與比埒”(沈德潛《說詩晬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