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東周列國志》: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東周列國志》: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周列國志》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清代蔡元放改編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結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小說描寫了周幽王兇殘無道,周平王東遷,諸侯國爭霸,士大夫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形成七雄對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歌頌了賞罰分明的王侯和有膽識的將相勇夫。小說的佈局謀篇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可貫穿一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寫引人入勝。

《東周列國志》: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簡介

《東周列國志》敘述春秋戰國五百年間的歷史故事。它將分散的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按照時間的先後串聯起來,熔鑄成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全書108回,前83回寫春秋五霸,後25回寫戰國七雄。小說敘寫周幽王殘暴無道,引起西戎之亂。周平王東遷洛邑,從此周王室逐漸衰弱,諸侯國互相兼併,互相爭霸。在諸侯國內部,大夫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他們之間也互相兼併,致使有的諸侯國爲大夫所瓜分。

接着出現了七雄並峙的局面,各國征戰不斷。其間謀臣搖脣鼓舌,武將東征西討,天下多事。最終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其中包括許多歷史故事,如:烽火戲諸侯、曹劌論戰、弦高退敵、趙氏孤兒、二桃殺三士、伍子胥過昭關、勾踐復國、商鞅變法、西門豹治鄴、孫龐鬥法、蘇秦合縱相六國、屈原投汨羅江、田單復國等。

《東周列國志》: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第2張

創作背景

《東周列國志》的成書經歷了三個階段。關於春秋戰國故事的平話,最早產生在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餘邵魚(字畏齋)撰《列國志傳》,分節不分回,共8卷,226節,每節隨事立題。內容起於武王伐紂,終於秦統一天下,比較全面地記載了列國故事。其中若干章節,把流傳在民間的神話故事穿插進去,如“蘇妲己驛堂被魅”“穆王西遊崑崙山”等,但並未改變歷史演義的簡樸面貌,文字也稍顯粗糙。

到了明代末年,馮夢龍“本諸左史,旁及諸書”,加以改編,改名爲《新列國志》,凡餘邵魚疏忽或遺漏的地方,都根據史書做了訂正。全書共108回,篇幅較原書大爲擴充;在文字、故事情節、人物描繪等方面也做了許多藝術加工,使原書的藝術水準大大提高。

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對《新列國志》做了一番修改,並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註釋,改名爲《東周列國志》,23卷,108回。這實際上是馮夢龍《新列國志》的評點本,敘事起於周宣王,止於秦始皇,刪去了《新列國志》中某些虛構情節,改正了謬誤,更符合於史實,同時“敷衍不無增添,形容不無潤色”。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