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長篇俠義小說《三俠五義》,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長篇俠義小說《三俠五義》,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俠五義》,作者清代貴族弟子石玉昆,是中國古典文學長篇俠義小說,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其版本衆多、流傳極廣,蜀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的內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簡介

《三俠五義》,作者清代貴族弟子石玉昆,小說敘寫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衆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衆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充分地體現了底層人民的願望。其中包公在俠客們的幫助下平冤獄、“鍘龐昱”、“除藩王”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羣衆的鬥爭精神。書中穿插了大量俠客白玉堂、展昭、歐陽春、韓彰、蔣平等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爲,表現出他們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的本質。

《三俠五義》的出現,開創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小說前面講述北宋仁宗年間,包公出世,赴任定遠縣、執掌開封府,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公孫策設計要來御賜刑具三口銅鍘,安樂侯龐昱派人刺殺包公,南俠展昭暗中保護幫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後,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狸貓換太子”案,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南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耀武樓獻藝被皇帝封爲“御貓”,引發“五鼠鬧東京”的故事,後來五義同歸朝廷供職開封府,其中間穿插韓彰蔣平等人捉拿採花賊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門生倪繼祖在北俠歐陽春、黑妖狐智化、小俠艾虎等人的幫助下剷除霸王莊惡霸馬強的故事。後半部主要講述白玉堂和顏查散等人治理洪澤湖水患、收復軍山、剪除襄陽王趙爵等誅強鋤暴的故事。

長篇俠義小說《三俠五義》,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宋時代,市民階層已正式擡頭,而封建統治者爲了鞏固政權,對地主階級中下層知識分子做了很大的讓步,因此一般士人在市民階層日趨發展的情況下大批爬上政治舞臺,分享了政權。所以從歷史上看,北宋的賢士大夫的人數相當多,儘管政見各有不同,但立朝多以清明正直著稱,在政治方面都力圖有所建樹,特別是他們都一致關心民生疾苦,其中的包拯則更是幾百年來民間盛傳的清官典型。《三俠五義》選擇了這一時代作爲全書的背景,並以包拯的事蹟爲原型,反應了這一時期勞苦大衆人民對清明政治的追求。

從另一方面來說,對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的市井細民而言,他們聽說書、讀小說是爲了娛樂、消遣,那些情節驚險曲折、懸念迭出、離奇刺激的故事更適合他們的口味。因而說書藝人爲吸引衆多聽衆,在講述故事時必須儘量滿足聽衆當時的審美需要——豪俠們多是武功超羣、身手不凡、行蹤詭祕、來去無跡的人物;俠義之士又常剪惡除奸, 救人於危難,身處險地,面臨着生與死的較量和抉擇。所有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故事的驚險程度和刺激性。

長篇俠義小說《三俠五義》,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第2張

人物原型

清官的代表:作品原型包拯,北宋廬州(今合肥)人,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樞密副使等職,以剛正不阿著稱。宋元以來有以包公爲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多是民間傳說,摻雜冥靈迷信荒誕不經的內容。

《三俠五義》中詳細介紹了包公的身世、開封府三寶(古今盆、陰陽鏡、遊仙枕)的由來、三口銅鍘的由來,開封四勇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的來歷,開封師爺公孫策的來歷,展昭、白玉堂等人的來歷等內容,並有大量包公斷案和俠義之士遊行鄉里除暴安良、爲國爲民的故事,集民間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幹練的形象最爲飽滿,因而得以更廣泛的流傳,把包公的形象推向頂峯。

俠義的代表:白玉堂,歷史有其人,清初平度人,歷史記載白家良田萬頃家中鉅富當鋪錢莊不計其數,白家第六代當家人白玉堂,文采最高,科舉曾中過舉人,掛四品道銜,還掛有“太學生”、“國學生”、“候選州同”等職銜,他仗義疏財,樂善好施,辦義學,爲萊州助賑救災、被稱大善人,白玉堂將家族事業越做越大,根據史志發現,在之前的乾隆年間,張舍白家就已經有了‘銀錢桌子’,就是自己開銀號異地匯兌,到了白玉堂這一代生意做得更大,史料上記載:他家土地有1.2萬頃(每頃等於100畝、當鋪72座、銀號“銀錢桌子”70多處。在當時他家是膠東首富(在當時的全國也是數得着的大戶)。白玉堂積德行善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三俠五義》根據民間白玉堂的傳說,深度刻畫出一個人物鮮活、個性鮮明、仗義疏財,急公好義、重諾輕生、爲國爲民的年輕俠士形象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