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蕩寇志第八十六回(下):女諸葛定計捉高封,玉山郎諸兵伐猿臂

蕩寇志第八十六回(下):女諸葛定計捉高封,玉山郎諸兵伐猿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蕩寇志》是清代作家俞萬春創作的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1826年),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是對明代小說《水滸傳》的續寫,又稱《結水滸全傳》或《結水滸傳》。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此書塑造了法術高強的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及雲龍彪、劉慧娘等智勇雙全、全忠全孝的形象,讓他們去輔佐張叔夜圍巢梁山,把一百單八將盡數擒拿殺光,其剝去也永世不得翻身,體現了“尊王滅寇”的宗旨。

第八十六回(下) 女諸葛定計捉高封 玉山郎諸兵伐猿臂

蕩寇志第八十六回(下):女諸葛定計捉高封,玉山郎諸兵伐猿臂

不日到了猿臂寨,前面探馬報來道:“有一隊賊兵來了。”祝永清傳令把兵馬的退二里,就靠山臨水,紮下了營寨,點了兩隊人馬,吩咐兩個團練的計策,說道:“倘是陳希真親來,得他中計,擒住了,功勞大家有分。”遂引兵出陣迎上去,正遇那技人馬。當頭一將,正是劉麒,橫着三尖兩刃刀。只見那祝永清立馬陣前,端的好裝束。一頂噴銀紫金冠,束住一頭綠雲發,後面一掛如意銀牌,垂着五寸長短玄色流蘇;穿一領白銀連環鎧甲,襯着白緞子戰袍,系一條束甲獅蠻帶;腳穿一雙捲雲戰靴,騎一匹銀合馬;手裏提一枝四十斤重鑌鐵煉就的水磨鏡面方天畫戟,左邊腰下懸一口龍泉紅-寶劍,一張青樺皮雕弓放在麒麟囊裏,右邊一壺白翎鑿子箭。旌旗影裏,映着那傅粉臉兒,周身上下雪練也似的白,冠上又一顆酒杯大的紅絨楊梅毯。立在陣上,望見對西隊伍整齊,也暗暗喝彩。高聲喝道:“兀那賊子出來見我!”那劉麒橫刀縱馬而出。原來二人雖有瓜葛,卻未會面,故大家都不認識。劉麒罵道:“你這廝奶牙未退,漿水兒還不長足,便到這裏來討死麼!”永清大怒,驟馬挺戟,直衝過來。劉麒拍馬舞刀迎住。戰了七八個回合,永清抵敵不住,拖戟敗走。劉麒見他武藝低微,追上去,官兵抱頭亂竄。劉麒招呼軍馬,吶一聲喊,一齊併力追趕。永清引了敗兵逃命。

趕了一程,遇着兩邊山腳,劉麒恐有埋伏,使人探了,卻並無一人。永清已去了一段路,劉麒再追。看看追上,前面已是永清的營寨,劉麒傳令放這環槍炮。只見永清的後面一層人霍地分開,前面乃是一片白地,槍炮都打入空地裏去,並不見一個人,連永清也不見了。劉麒大驚,情知是計,即要退兵。只聽號炮響亮,戰鼓齊鳴,永清的兵抄兩邊殺來,劉麒的人馬大亂。永清飛馬挺戟,直取劉麒。劉麒奮力來迎,戰了數合,大吃一驚,方識得他的真實本領。幸虧劉麒武藝還敵得他過,卻不敢戀戰,回馬便走。永清追來,前面謝德、婁熊截住去路,劉麒道:“這番沒命也!”忽然喊聲大起,槍炮震天,劉麟、苟桓、範成龍一齊殺進來,救出劉麒,且戰且走。祝永清追殺一陣,劉麒等大敗虧輸,折了許多人,帶敗殘兵馬奔回猿臂寨去了。

祝永清這一陣,只八百人,敗陳希真兵馬一千五百,真是個少年良將。當時掌得勝鼓回營,將猿臂寨的兵,生擒二百多人,斬首三百餘級,奪了許多戰馬器械。查點官兵,只十幾人帶傷,不曾壞得一個。當時傳令把首級號令,申報魏虎臣,把那生擒的都解了去。衆兵將見祝永清如此英雄,無不敬服。

卻說陳希真聞官兵殺來,傳令教劉麒迎敵,自己正議點兵接應,忽見劉麒敗回,伏地請罪。希真怒道:“你爲何挫吾銳氣?時常講論兵法,難道連埋伏計都不識得?”劉麒道:“那廝並不用埋伏計,他詐敗,甥兒追上,用連環槍攻打,不知怎的他變了片空地,人馬卻從兩邊抄出。我兵大亂,止遏不定,故此失利。”希真也吃一驚,道:“這是虎鈴陣。景陽鎮什麼防禦,能用此陣?”劉麒道:“那廝是個美貌少年,武藝了得,卻不知其姓名。”苟桓道:“我已探得,叫做祝永清。”希真大驚道:“原來是他來了,怪道你們着他道兒。麒甥起去,下次將功抵過。”劉麒叩頭謝了,立在一邊。劉廣道:“他在五郎鎮如何到這裏?”希真道:“想是近日調來。天下就有同名同姓,那得相貌武藝如此都同。既是他來,須得我親自走遭。”

正商議間,真祥麟也敗上山來道:“祝永清提兵殺來,把-煌奪去。小將兵少,抵敵不住。現已逼近寨前。”衆皆大驚。希真道:“請慧娘出來。”慧娘到面,忽又報來道:“祝永清遣人下戰書。”希真批來日交鋒對陣。希真問慧娘道:“敵人慣用虎鈴陣,怎樣破他?”慧娘道:“何不用燕尾陣?”希真笑道:“我也正這般想。只是我前日見你那燕尾陣,卻勝似我的,可惜將弁們新學會,尚未熟諳。我只好照顧陣前,陣後須得你親自去指撥料理,我才放心。”慧娘道:“甥女上陣,必須要人照管,卿姊姊又不曾好,怎處?”希真道:“你勿憂,我已安排定了。”便向劉廣道:“襟丈同麟甥護持令愛。”劉廣應諾。希真又到淨室中對麗卿道:“你小心在意將息,我去破敵,不日就回。”麗卿笑道:“孩兒近日照鏡,影子全隱了,精神力氣,覺得與平日無異,此刻出戰也去得。我想何必定要守到四十九日,好不悶損人。”希真道:“你休要亂說。多的日子過了,恁地性急,又生後患。”麗卿應了。希真誠飭各處嚴緊守禦,留真祥麟、苟英守山寨,自同劉廣、劉麒、劉麟、苟桓、範成龍、劉慧娘,點了三千兵,同到山下,對着永清的營盤結下三個大寨。

當夜在寨安息,劉廣說計道:“此人既與我有親,何不寫封信去,以理勸他?”希真笑道:“你看得伏他這般容易!此人義烈,不減雲天彪。我想收伏他,好歹要片心血。我有一計,須如此如此。”劉廣道:“此計太險,恐行不得。”希真道:“不妨,我算得他定,正好在他身上用。”便傳齊衆將,將前半截的計說了。衆將都依令去行。

蕩寇志第八十六回(下):女諸葛定計捉高封,玉山郎諸兵伐猿臂 第2張

次日,祝永清對兩個團練道:“我這虎鈴陣,有好幾番變化。我料陳希真被我勝了一陣,他必不防我再用此陣,我卻偏要重用一回。不必定要詐敗,只須交戰濃酣,汝等便分兵鉗他的後隊。只怕那廝們會用燕尾陣,卻也難勝。今日陣上,汝等看我的畫戟爲號:那廝們如不用燕尾,我把畫戟一擺,你們只顧把虎鈴抄去;我若不擺,切不可胡亂,只去陣後作奇兵伏着,接我的正兵。他若識破不追,我無大勝,亦無大敗。”商量定了。

兩家各飽餐戰飯,一齊合陣。永清點了一千二百人,希真仍是一千五百人。兩陣對圓,希真全裝結束,挺丈八蛇矛出馬,大叫:“請對面陣主答話!”只見兩面盤金白繡旗開處,祝永清立馬陣前。亭亭一表,希真暗暗喝彩。希真橫矛馬上,欠身問道:“祝將軍,你莫非是風雲莊雲威老相公的令外孫祝玉山麼?”永清道:“然也。你既知我名,爲何不降?”希真道:“我久聞將軍大名,正要並個你死我活。鬥你不過,降你未遲。”永清怒道:“你這廝莫非就是陳希真?”希真笑道:“上有皇天,下有後土,不敢相欺,老夫便是。”永清大怒道:“你這廝,朝廷有何負你,你敢背叛?”希真笑道:“朝廷怎樣待得你好,你這般幫他?”永清大怒,罵道:“殺你這沒良心的賊子!”把畫戟往後一擺,直衝過來。希真唏唏笑道:“哥兒,老夫正要請教你的武藝。”交馬戰了十餘合,不分勝負。希真道:“且住,我有話說。”二人各收住兵器。永清道:“你有甚話?”希真道:“上覆將軍:希真也是朝廷赤子,戴髮含齒的人,實因奸臣逼迫,無處容身,到此避難,須不比梁山上宋江,有口無心。望將軍開一線之路,哀矜則個。”永清道:“好漢,我前你須使不得乖覺。你既自己明白,何不歸順?不肯,便快把首級與我帶去。”希真罵道:“你這廝顛倒不識好歹,看矛!”又戰了十餘合,希真撥馬回陣。永清忖道:“這廝並未輸,爲何就走?莫非是計,不可追他。”只見劉麒出馬,又戰了十餘合,又撥馬便回。苟桓又來廝殺,範成龍亦出馬夾攻,苟桓便回。永清忖道:“這廝們武藝又不平常,卻爲何不肯力戰,莫非要溜我乏?”只聽得本陣一片鑼響,永清忙撒了範成龍就回。這邊範成龍也不追趕。

永清回陣,問押陣官道:“何故鳴金?”押陣官道:“後隊來報,左首林子裏有猿臂寨旗號,恐有埋伏,故請將軍回來。”永清道:“既這般說,且把陣腳扎定,防他衝突,待二位團練將軍動靜。”說不了,一騎馬飛來報道:“兩位團練抄進去,都失陷在賊兵的陣後了,六百人馬一個都出不來。”永清大驚,忙傳令後隊先退,自己在陣上斷後,緩緩收兵。那知希真並不追趕,卻在陣前大吹大擂,吹打着那《將軍得勝令》,明明是送他歸營。永清兵馬退遠,希真方纔收兵。永清道:“這廝爲何不追?”正走着,左首林子裏戰鼓大起,喊聲大振,一派旌旗蜂擁殺出。永清拍馬前來迎戰,只見那彪伏兵,殺到一望之地,擺下隊伍,齊齊立着,卻不殺上來。軍前大將乃是劉麒、苟桓,豎起一面大白旗,上面大書八個字道:“陳希真義釋祝防禦!”永清看見,又驚又怒,欲待上前廝殺,又恐中了計,只得回營。卻安然無事,半個兵馬都不失。永清嘆道:“我一時負氣,魏虎臣面前誇下海口,不料陳希真果然利害。他明明得了勝,卻不肯殺過來廝逼,這不過是要招致我。希真,希真,你枉自用了心計!雖承你愛我,要我祝永清降你,除非海枯石爛。如今折了兩員團練,六百多人馬,怎好回去見總管?不料我祝永清死於此地。除非用這一條計,看他何如。只是他見利不動怎麼處?”——看官,原來陳希真用那燕尾陣,恐祝永清識得,不來上鉤,特將連環一字露頭,待他虎鈴抄來,卻都兜入燕尾。那裏面自有劉慧娘相機施行,一個個都生擒活捉了,不曾走脫半個,叫做:皮笊籬下豆兒鍋,一撈一個罄淨。陣裏的玄妙,只有希真、慧娘二人識得,其餘都是依計行事。永清竟被他瞞過——那祝永清十分納悶,心中想道:“就用這計,即被他識破,我也無害,況他正小覷我。我正好乘他不防備,攻進去。”當時傳令,教各營預備,明日辰牌拔寨都退。又叫那四個提轄,都與了錦囊密計。

當夜永清悶悶不樂,燈下披甲觀書。忽一牙將來報道:“兩位團練,同六百軍士,都回來了。在轅門外候令。”永清驚道:“怎得回來?快喚他兩個進來,叫衆將都在轅門外候着。”永清當即傳雲板升帳,只見謝德、婁熊背剪着進來,伏地請罪。永清忙下帳來,親解其縛,扶起道:“非幹二位將軍不勇,皆我不識陣法之故也。”問起如何得歸,謝德、婁熊道:“說起羞殺人!被他擒去,並不傷害,反用酒肉款待,一切軍器馬匹盔甲都送還,不知是什麼意思。又有書信一封呈上。”永清道:“書且慢將出來,且把那些軍士都點扎歸伍。”永清都親自過目看了,退了帳,特喚謝德、婁熊問道:“怎地被他活擒?”二人道:“奉令抄到他陣後,只見兩行疏疏朗朗的人馬,側斜列着。小將們看得不在眼上,便衝殺進去。他忽地捲了過來,裏面無數人馬,重重疊疊,都是門戶。小將們眼都花了,地下絆馬索繃滿,無一個立得住腳,都被他捉了去。”永清聽罷,歎服道:“此人的才學十倍於我,可惜朝廷不知,這廝心腸也忒變得惡。”便取那信來看,上面寫道:“避難罪人陳希真致書於防禦大英雄祝將軍麾下;竊念希真系出名門,授京畿南營提轄,征討西夏,亦獲功績。草木有心,何至背恩着此。無奈權臣煽威,四海雖大,無希真立錐之地,若不爲瓦全,則先人血食,由我而斬,罪戾滋重。夏四月,道出風雲莊,得瞻令外祖子儀世叔,並見將軍所書《洛神賦》,心醉神馳者數月。”永清看到這段,卻吃一驚。再看道:“令外祖諄諄訓迪,言猶在耳。今萬不得已,伏處草莽,苟延殘喘,未敢忘朝廷累世厚恩,效宋江之爲也。將軍過聽,興師問罪,希真不敢與將軍抗。且希真非不能爲宋江之所爲也,假使將軍之主帥魏虎臣,親統大軍,辱臨敝寨,非希真狂誕,當使其匹馬不還。今欲保全首領,不得已驚侮部曲,敬歸麾下,敢謝萬死。希真虎口殘魂,不足爲將軍用武也,惟望將軍哀憫鑑察,速賜解圍,則再生之德,無任感激。倘得奸佞伏誅,罪人無辜,侍教有日。天日在上,希真心口不符,願他日肉腐平原,血膏斧。書不盡言。陳希真哀鳴頓首。”

蕩寇志第八十六回(下):女諸葛定計捉高封,玉山郎諸兵伐猿臂 第3張

永清看畢,暗想道:“這廝也到過外祖家。”又把那信看了幾回,心中側然。忽然大怒,罵道:“這廝欺吾太甚!”把信與諸將看了,對衆人道:“這賊明是買服我。”便傳令點一千二百人馬去幼寨,叫那兩個團練看守本營,四個提轄分六百人接應。吩咐道:“如見火起,併力進攻。他追來,須如此如此。”把以先錦囊都收回了。已是三更天氣,自己引六百人,銜枚勒馬,竟襲陳希真左營。只見三座營裏,燈火照天,便喝令拔起鹿角,吶喊一聲殺入去,卻是個空寨。

永清知有準備,便把兵馬約退。忽然號炮震天,火把齊明,漫山遍野兵馬殺來。永清傳令道:“按隊收兵,亂動者立斬!”壓定人馬,那六百人並不驚惶,緩緩而退。只聽得敵兵大叫道:“主將有令:祝永清由他自去,誰敢驚壞了他,軍法從事!”永清又羞又怒,拍回馬大叫道:“陳希真好男子,出來與我戰三百回合!”由你喊破喉,沒人睬你,那敵軍只顧自己吶喊。永清氣壞了,只得回兵,那四個提轄已來接應。永清回頭看那陳希真的兵馬,好似兩條火龍一般,捲入營去,並不來追。永清嘆道:“陳希真真大將之才也,可惜,可惜。”回到營裏暗想道:“我本不去殺他,只道他不備防,得一勝仗,便好回兵。卻又吃他料着,又不肯追上來。他這般多謀,只軟困我,怎生贏得?這廝既發此信,必然不肯出戰,如何死守得過?”坐坐想想,天已明瞭。忽報魏總管處有差官到,與差去的人同來。永清連忙接進。

那差官將着官兵的犒賞等物,並賜與永清大紅戰袍一件,又慰勞信一封,上寫着:“汝初出陣,便大敗賊徒,斬獲頗多,本帥甚慰,現在記汝之功。陳希真、劉廣能生獲更好。蕩滅之後,且勿旋凱,青雲山強寇跳梁,汝可以得勝兵進剿。功成之後,一併從優保舉。”等語。永清設酒款待差官。那差官動問近日軍情,永清道:“方纔去劫他的營,吃他知覺了,不能取勝。”差官道:“總管相公日日盼望捷音,將軍切勿怠慢。”永清道:“陳希真那廝,尚有尺寸可取,吾欲用緩功收伏他。”便修了謝賞稟封,內並稱述“陳希真纔有可取,心肯歸順,殺之可惜,意欲招安”等語。那差官少不得要需索好看錢,各項開銷,永清只得竭力發付與他。差官去後,永清料希真必不出戰,想了一想,只得寫了一封信,差人送去希真營裏。

希真聞知永清差人來下書,便恭敬迎接,厚待來使。看那書之意,乃是寫着“朝廷之恩必不可負,君臣之節必不可虧,祖宗之名必不可辱,竊據之事必不可爲。如肯革面投誠,必有自新之路”等語。真是寫得懇懇切切,言言珠瓊,字字龍蛇。信後面又批了數行雲:“永清受命征討,有進之義,無退之辱。軍讖曰:萬人必死,橫行天下。今永清有君子二千人,能令必死。倘永清得選橫草之烈,君亦不利。君如執迷,永清先死,君噬臍繼之矣。”希真讀罷,大喜,重賞來使,止問:“祝將軍近日起居安否?”並不提起軍務之事。殷勤送來人出去,也不發回信。劉廣道:“襟丈太費手腳。既要他降,昨日他來劫營,何不就擒了來,以禮勸他?”希真笑道:“你不看見他退兵時的閒暇,後面必有準備。若去追趕,必中了他的機會。他斷不肯輕臨險地。即使擒住了,禮勸他,也決不肯降。我如今只教他心服,方能收他。”正說着,忽報:“小姐在轅門外求見。”希真笑道:“叫他進來。”只見麗卿全裝披掛,帶着幾個女兵,上帳來參見父親。不知麗卿到來,有何故事,且看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